第223章 赵得利的如意算盘(1/3)
所谓的村民代表商讨会,似乎成了村长赵得利的个人表演。
赵得利一个人唾沫星子翻飞地讲了有半个多小时,早有人不耐烦了!
要不是有人起身要走,赵得利还得再讲上一个钟头。
“额,我就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话,可以举手发言。”赵得利说道。
耿家建坐在群众中间,观察着这些人的心思,他知道在座的这些人可是没有一盏省油的灯。
要是有便宜可赚,一个个跟着非洲鬣狗一样,残忍而疯狂;要是没有什么好处,便会悄然消失。
耿家建知道,想要在村里干一些事,不但要把精力放在事情上,还得要放一些心思跟着人斗。
当然,人家伟人倒是爱好这个的,说什么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也无穷!
一到了群众发言的环节,村民代表们便真的踊跃发言了!
“村长,你说了那么长的时间,也没说荒山承包政策呀!”有人说道。
“就是呀,多少钱一亩,一亩多少钱,合同签多少年,你也说说呀!”
“还有就是承包费的问题,是一次付清呢,还是按年付?要是很多人都想承包的话,这可怎么分?”
……
果然,村民代表们都是有备而来,这些问题,都是很直接的。
赵得利实在是没想到这帮人这么踊跃,他不禁嘿嘿一笑,心想别看着这帮人一个个这么踊跃,要是自己抛出来承包条件,估计这帮人还真没有能干的。
但是,这件事情赵得利还不打算现在就抛出来,有些事情他还没有想好对策。
包括镇上的一些领导,还有些政策上的东西还没有对接好,自己这次只不过是摸摸底。
但是这火爆程度,确实是超出赵得利的想象。
这么多只眼睛盯着这件事,自己想要捞一些油水,还需要多费点儿心思呀!赵得利心想。
最近上边的风头挺紧,上面下发了很多文件,说是要整顿吃喝风。
赵得利接管了村委,发现原来程三多扔下了一个烂摊子。
村委欠出去的白条就有七八万,有一半多是在镇上的兴隆酒店消费的,村里人都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只是不说而已。
赵得利索性对之前的账目一概不认,说是现在上面有规定,对于这些吃喝项目都不归村委管。
谁签的字,就去找谁!
这可让那帮人傻了眼!
近几年来,各地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都注重对农村干部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加强村级财务制度建设,目的在于遏制一些农村干部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的奢侈浪费之风。
但是据相关反映,还有一些地方的村干部,无视有关规定,仍“大吃大喝”。
上面的文件上就说了,村干部以办事需要、公款紧张等为借口,打着“为百姓服务”的幌子,大肆吃喝,赊账欠账。这些村级干部的“办事”作风,表面看上去很正常,涉及的事情也微不足道,但是其中的危害巨大,它使干部队伍的“根基”上滋生“**蛀虫”。具体而言,一是损害了干部的形象。
一些村干部认为自己是“官”,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必然官气十足。在工作中,爱“耍大牌”“耍威风”“耍派头”;在生活中,向往“高标准”“高大上”。二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部分村干部以村委会的名义,“白条吃喝”“赊账欠账”,造成一些饭馆因外债太多,资金短缺,不得不“关门大吉”。
村委会有钱去吃喝,没钱赊账也去吃喝,离开“酒桌”“饭桌”不办事的现象不断上演,为政府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村干部的吃喝行为“该管管了”。
经是好经,就是让歪嘴和尚念歪了!
文件上说得好:首先,应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一些村干部认为手中有权、有钱,不用“过期作废”,甚至认为不趁机吃喝,对不起自己的“头衔”,这些暴露了村干部腐朽错误的思想观念。因此,应注重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摆正好自己的位置。积极引导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要对百姓有真心、有诚心,对得起手中的“权”;要给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对得起手中的“钱”。
其次,应加大对村干部的法律监管。要使村干部公款吃喝的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必须健全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管好农村的“钱袋子”。对部分村干部无视有关法律规定,随意吃喝、以权谋私的行为严厉打击,以硬态度、大力度,刹住不良之风。
当务之急是要催促、监督有问题的村委会、村干部“还账”,把欠给饭馆的帐补上,还百姓一个公道;针对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的村干部要严厉处罚,维护好村干部、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还账?赵得利微微一笑,不以为然。
想要还账,也要有钱呀!现在自己一上台,便是这么大的窟窿,那什么还债!
所以赵得利便对外宣称:新人不理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