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敬老院的好消息(2/2)

唯物论者,居然主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岂非荒唐之极么?

如果说西方人相信上帝,那么他们捐款就很容易解释了。我为饥饿的孩子捐款,即使没有人知道,也不要紧。因为上帝知道。“做好事不留名”,在他们看来,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事情。何必非得搞得人人皆知呢?可对于唯物论者来说,“做好事不留名”,却根本无法说通。

如今,一旦发生灾难,明星和富豪是大众目光的焦点:他们捐款了吗?捐了多少?大家喜欢评头论足一番。明星捐款了,大家很高兴,当粉丝就更有劲了,于是明星就更受欢迎。这个道理明星们很明白。

人有两大弱点:恐惧和贪婪。在人人都捐款的大环境下,自己如果不捐,或者捐的数量太少,将面临巨大的无形压力,往往无法承受。那是恐惧让他们捐款的。人其实是明白自己的自私和贪婪的,但人也明白那是卑劣的品质,必须竭力克制。能够用捐款来表现自己的高尚,使得自己的心里得到一种良好的感觉,那也是捐款的动力来源。钱捐出去了,收获的是自我满足,在能力能够承担的情况下,真是一笔很合算的“交易”啊。这样的人很真诚,因为捐款是为自己加分,他们可以乐此不疲。

不过,中国人一般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既然做善事有善报,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大家也常常困惑,因为“善有恶报,恶有善报”,这样的例子实在不少。如果做善事没有善报,岂不是白做了?要是做善事有恶报,简直是没天理了!大家很想不通!于是有极为聪明的佛门人士运用“人世循环”的理论来解释,说某人因为上辈子做了恶事,所以这辈子即使做好事也不行,恶报不能免。但他到下辈子就能有善报了,可以享福了。于是大家不禁醍醐灌顶,打心眼里佩服。不过,此事到底如何?我是不敢苟同的。到底是“现世报”,还是“来世报”?还不是随他们说?连“报”还是“不报”都无法肯定,一切都无从说起。

有人以为,对于慈善捐款这件事,不能多想。想得越多,捐得越少。捐款是一种以感情冲动为动力的事情,不是依据理智分析得出结论来推动的事情,这大概是真的。在自身经济情况允许时,捐就捐了,不要犹豫。事后也不必多想,多想无益。很多人是抱这种态度的,应该称赞。

人到底为什么做慈善?因为宗教原因是可以说得通的。那些大张旗鼓高调做慈善的,总是让人怀疑背后的动机。普通人捐款是否可能出于真诚,真心想要帮助困难的人?当然!人心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这正是人复杂的地方。不承认也是不行的。大家都来行善,造成善的大环境,我们生活的社会就会更美好,谁不愿意呢?其实人都一样,美国人也好,中国人也罢,在什么大环境之下,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一味高抬美国人,一味责骂中国人,是根本没有道理的。

那么,善的大环境从何而来?既然人心可以向善,这就是希望。

慈善事业自古以来就有,而今天我们称为慈善事业的这些事儿,其实就是对古代那些慈爱善意之举的继承与延续,今天的慈善已经与古代的那种简单的财物赠予不同了,当今的慈善事业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施与,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对不同人生境遇豁达心态的调整,更是一种对贫穷与富有的理解与包容。所以,慈善不只是一种爱心的奉献,更是一种社会良知的体现,不仅富人们要积极去参加各种施与的活动,穷人们也要能理解得到帮助的意义,这就是当你帮助了别人,又见到别人去帮助了想得到帮助的那些人时,你是不是也能从他们得到帮助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也幸福和快乐呢?得到幸福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就在于你是否愿意首先去帮助别人,只有懂得了施与,才能学会如何去施与,在施与别人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快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助人即是助己的精神追求与人生哲学。

慈善不是简单的施与,它是人类社会中最伟大和最崇高的事业,当我们真心实意的去做关于慈善的任何事情的时候,总是能在其中找到让我们幸福与快乐的真谛的。

耿家建,现在还没有多少钱,却似乎已经操着有钱人的闲心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