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敬老院的好消息(1/2)
下午的时候,耿家建的父亲从镇上回来了。
耿家建看见父亲很高兴的样子,就问这是干什么去了。
“我去买小麦种子去了!”耿震天将自行车放好,洗了一把脸,“小建,那个姑娘走了没?”
“走了,四点钟的时候被镇上的小车接走了——”耿家建说道。
耿家建问父亲怎么这么高兴。
“你是不知道,现在还真是有好人呀!”耿震天抑制不住脸上的惊喜。
“好人?是不是遇到什么好事了?”耿家建问。
耿震天点点头,“你是不知道,今天敬老院里遇到好人了——”
“敬老院?”耿家建听到这个词儿,心里一动,想起来前些日子自己举报的事情。
难道说这跟着自己有关系?耿家建不解。
耿震天接着说:“镇上的敬老院里,举行了一个捐款仪式,说是公安局搞得,说是有人的有奖举报,得到的钱不要,说是要留给敬老院里的。”
“不错呀!这也算是好事呀!不知道是多少钱?”耿家建说道。
“当然是好事!多少钱?我听说是两万吧……”
“两万?也太少了吧,不是说三四万吗?”耿家建脱口而出。
“你听谁说的三四万,小建?”耿震天有些不理解,心想这孩子怎么说话这么奇怪。
耿家建顿了一下,知道自己说多了,他可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干的事,不然,他们会担心的。
“额——我听说的。”耿家建笑着说,“我听说现在的有奖举报没有低于三四万的。”
“额,反正有总比没有强,这样的话,起码能够改善一下敬老院的条件。”耿震天说道。
耿家建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
钱虽然少一些,但这也是打草搂兔子,自己顺带干的事,这些钱虽然少,但敬老院的老人还不算多,应该是可以让老人们的生活改善不少。
耿家建可以肯定的是,这笔钱就是出自自己的有奖举报,看来这笔钱还是落到实处了。
耿家建想象着敬老院老人们的笑脸,心里也是很欣慰。
可怜的老人们,据说一年都吃不上几回肉,这可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在农村里,很多都是这样的习俗,家里的男孩子多,这才显得人丁兴旺、对得起列祖列宗。
谁家要是没有男孩子,那可就会觉得低人一等,甚至会觉得没脸见人。于是前些年的时候,谁家要是生了女孩,还得继续生,一直到生到男孩子还作罢,有的呢,点子背,一直生了三个四个女娃,还是没有男孩子,这种情况每个村子都会有的,这样的话,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这样的话就只能采取曲线救国的迂回政策,可以找个上门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上门女婿就是儿,到时候也有一个摔老盆的!
当然,最苦的还是那种没有儿女的,有的甚至连侄子外甥都没有,这在农村可是要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农村里的很多人对于弱小者不但不同情,反而会讽刺挖苦,从别人的痛苦上去发掘自己的快乐。
人们称呼这种没有没有后代的老人为老绝户,而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大都是这样的人,都是下面各个村子的孤寡老人,实在没人照顾,这才集中到一起,然后镇上从民政部门那里申请一些钱,让敬老院里的老人存活下来。
说实话,只能称得上是存活,颐养天年,那只能是老干部或者儿孙满堂的人所专用的词。
耿家建曾经去过一回敬老院,当初也是误打误撞,自己想着要去走近路到新华书店去买个文具,却绕进了敬老院里。
那是他高二的时候,敬老院其实也就是一个院子,里面盖着两排年久失修的小排房,当时正是冬天,几个老人穿着又脏又破的棉袄,坐在太阳地里晒太阳呢!
耿家建记得很清楚,他还没有见过这样又黑又瘦的一群人,目光呆滞,似乎带着熬一天算一天的想法。
这不是生活,那真的是等死。
耿家建发过一阵感概,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干更多的事,要是自己能够干成一些大事,自己完全可以去赚更多的钱,然后拿出一部分钱去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耿家建听说过很多个慈善家,他们的事业到了一定的程度,金钱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这个时候他们就想着要奉献社会,同样的,这也是他们内心安宁的一种需要。
人为什么要做慈善呢?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需要仔细研究。达尔文的进化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既然在自然界竞争那么激烈,大家都要成为“适者”,大公无私者必然要被淘汰,是无法生存的。给陌生人捐款,实际上是违背人的本性的行为。雷锋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口号,仔细想想,对于人来说,怎么可能办到呢?唯有神,上帝,可以做到。本来明明做不到,却还要“理直气壮”高呼口号,背后是什么东西?大家想必也能够明白了。唯物,不就是物质至上么?不能想象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