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大胆畅想(1/2)
选举结果有些意外。
赵得利得票最多,当选为村长,但是村主任这个职位则是也由得票第二的李老二获得了,而吕家的选票,也让他们吕家得了一个村委会委员的职位。
耿震天得票不多,按照票数的多少,也是获得了一个委员的职位。
耿家建心想,这真是看出来家族的影响力了,谁家的人多,谁就能得上较高的票,这样才能得到相应的位置。
耿家建想想原先赵得利给父亲许诺的东西,觉得有种被骗的感觉。
赵得利如愿地当上了村里的一把手,而原本想要让耿震天选上村主任的,现在也成了一句空谈。
可是,耿家建心想,这样的话,看来村里的荒山承包的项目,他们家也被撇到一边了。
耿震天回到家,一脸的沮丧。
尽管获得了一个委员的名额,这多少也是创造了他们耿家的记录,但是耿震天心里也明白,这个所谓的委员,只算得上是村里的四把手,也就是跑腿的职位。
“爹,怎么这么不高兴?能当选上一个委员也是不错的。”耿家建说道。
耿震天摇摇头,“小建啊,你也看到了,咱们小门小户的人家,怎么着也干不好人家啊,尽管说好了要投你爹一票的,可是到了投票的那天就都变了卦!”
耿家建只是笑,心想这也是自己意料之中的事,很多人都是嘴上答应得挺好,可是到了真正办实事的时候,却就不行了!
耿震天又说道:“原本我算好的,加上咱们自己家里的人,至少有八十多个人要投咱们的,可是到了最后却只有四十多人!这是真是想不到呀!”
耿家建见父亲有些无奈,便安慰耿震天道:“爹,不要想这么多了!我觉得这也是咱们家很大的突破了,你想想,咱们家以前也没有谁被算上村委不是?这样就很好……”
“很好什么!”耿震天说道,“我是看了,咱们是中了赵得利的圈套了,他原本是知道这样的结果的,他只是想想着拉拢一下咱们,壮大他自己的力量罢了……”
“爹,我倒是觉得这个村委的职位无所谓,不过要是能借助这个便利,能够在村里的荒山承包上占得一些优势,这倒是最大的实惠!”耿家建若有所思地说。
正所谓是酒壮怂人胆,腰包鼓了,梦想就展开了翅膀。
耿家建手头有了几个钱,便想着要搞一些事。
搞一些事,现在村里的荒山承包就是一个最大的机会。
这个事情很有搞头,具有很大的延展性,没有先例,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你可能会干得出乎意料地精彩,也可能会碰见难得一见的困难。
耿家建倒是看得出来,村里人对这种风险很高的事情,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他们不是不想干,而是不知道怎么干,而是知道这个东西是需要很多投入的,倒时候万一不能成功,说不定还会惹上一身的债务呢!
但是她们的心理有很奇怪,自己干不了,却又不愿意让别人干好!就是看不得别人的好。
耿家建听说了,村委会的成员选好之后,县上就会派人,连同镇政府的人员,到村里准备筹备荒山改造的项目,到时候怎么办以及准备办成什么样,都将会有进一步的明确。
对此,耿家建倒是有了一个计策。
耿家建心想,依据赵得利的想法,他是想要利用这个项目去套用上边的无息贷款,然后用这笔钱去干别的事,他赵得利根本就没想着真正想要干好这件事。
这也是耿家建心里看不惯的地方:本来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程家破坏山林,将村子周边的山林都破坏得不成样子,上边提供资金支持,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村里本来就应该借助这个机会,好好发展发展村里才是。
想让这个小山村,从一个收入一般的村子变得更加富裕,同时村民的素质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可是耿家建的一个心愿。
耿家建倒是听说过乡村改造这个词儿……
乡村改造不是近十年或者近二十年的事情,百年前,已经有人呼吁实践。
上世纪初叶,民国兴起一股“乡村改造运动”热潮,一部分改良派知识分子,如晏阳初、梁漱溟、黄培炎等,深刻认识到农村问题在中国问题中的关键地位,把改造农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发动了一场以改造传统乡村社会为直接目的并影响深远的实践性社会运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场改造没有在大陆继续。但这场运动并未消失,而是延续到了台湾,自上世纪70年代在台湾乡村改造与乡创工作一直没有停止。一个个乡村文化项目成为经典,提供了许多成功的改造案例。
耿家建听说过临海市的一个县城借助乡村改造发展得很好,磨盘山,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几年前,和许多资源优秀的乡村一样,磨盘山散落的乡村依然守着青山绿水不知何去何从。这里有磨盘风景名胜区。本地享受不到任何门票收益;该地又作为水源保护地……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