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抚恤(1/2)

深夜,崇祯缓缓的醒来,看着暖阁内一地狼藉,拍了拍额头,将王承恩唤醒。

“大伴,朕睡了多久?”

“皇爷,三个时辰了。”

王承恩不留痕迹的动了动麻木的双腿,说道。

“陛下,锦衣卫骆指挥使求见。”

殿外小黄门在门前说道。

“走吧。”

崇祯摆了摆手,在一堆废渣中,走了出去,锦衣卫骆养性,正安静的等在殿门,一见崇祯,倒头就拜。

“臣骆养性,拜见陛下。”

“说吧,什么事。”

崇祯看都没有看骆养性一眼,说实话,他对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一直都不怎么满意。

“禀陛下,前去河南给青州右卫李胜传旨的人回来了。”

“哦?为何这么久?”

崇祯皱眉,河南的战报都传回来了,锦衣卫总是要慢半拍,真是没用的东西。

“回陛下,河南匪患严重,传旨的校尉们只能昼伏夜出,所以慢了许多。”

接着骆养性将打探回来的情报一一汇报给崇祯。

听罢,崇祯无力的靠在殿门,双目已然泛泪,王承恩赶紧上前扶住。

骆养性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良久,崇祯才缓过神来,大吼一声拟旨。

他很清楚,从李胜目前的表现来看,已经很难挽回了,不过,哪怕只有一丁点的希望,他也想试一试。

他现在异常懊悔,懊悔为什么没有听李胜的,懊悔为什么没有孤注一掷,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围剿闯贼。

他压根就没想过,李胜可以凭借一卫之力,独挡几十万闯军。

更是让李自成在襄城城下,折兵数万。

可眼下,一切都晚了。如果李胜的情报准确,不过几日,建虏又要叩关了。

这一次,崇祯有信心,将建虏阻挡在长城之外。

在接到李胜密信后,他分别给密云总兵唐通,山海关总兵白广恩,宣府总兵王通三人下发了密旨,更重要的是,崇祯还带去了东拼西揍的二十万两军饷。

这已经是崇祯的极限了。

这也是他最后的挣扎。

在镇海堡,李胜也将所有千户及以上官员,到了卫所官衙,对此次出征的所有经验,进行总结。

“大人,这燧发枪比起火绳枪,确实好用的多,不过这击中率,仍然太低,除了密集射击,想要打中敌人,还是有些困难。”

一名千户站了起来,他对于燧发枪,不是那么满意。

“大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不是太过严苛了?营中的兄弟,多有议论,能不能稍微松一些?”

“这次咱们互有伤亡,你得先把大家伙的抚恤定下来。”

李大勇一说话,大家纷纷安静下来,此次征匪,镇海堡各千户所伤亡占整个兵力的百分之二十,其中,以李胜的亲军骑兵,最为严重。

怎样做好伤亡将士的后续事宜,才是重中之重,毕竟,这次的行动,是你李胜一手决定的。

李胜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本子,说道。

“此次征匪,一为练兵,二为除匪,还山东百姓一个安宁。

打仗,肯定就会有伤亡,咱们镇海堡,也不会忘记任何一名在战场上受伤,乃至拼掉性命的将士。

所有阵亡者,一律给予一次性抚恤金五十两,土地二十亩,免税三年,家属每月领钱五百文!

若其家属有愿从军者,优先选择!

凡受伤者,因伤评定,就不多做赘述了,到时候可以自行公告。”

李胜话落,全场寂静。

五十两银子的抚恤金,已经足以让大家惊讶,而田地,每月例银,足以让活着的家人活下去。

“愿为大人效命!

愿为大人效命!

愿为大人效命!”

在场的所有军官,全部自发的跪倒在地起誓,无不动容,感激涕零!

这年月当兵打仗,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一口吃的,别扯什么大义,什么朝廷。

谁给口饱饭,谁就是主人。

可即使是这样,好多兵士当兵以后,也常常饿肚子,战死后,别说抚恤,恐怕连个墓碑都不可能给你立。

而在镇海堡,不仅自己能吃饱饭,家里人也可以吃饱饭,在这里,还不会被歧视。

如若是战场上不幸战死,家里老小,自己也不必担心!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官军有那么多逃兵的根本所在了。

好多兵士都是自己家里的顶梁柱,他若死了,他这一家子人,谁来照顾。

李胜这一个决定,更是将整个镇海堡所有人,牢牢连在了一起。

大家是兴奋的,只有李大勇,皱着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众人一散,他就将李胜拉到了内堂。

“二娃,你对伤亡将士的抚恤,是否太高了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