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回家(1/2)

“什么!你说这伙官军撤军了?你可是亲眼所见?”

李自成有些兴奋,这支难缠的官军,居然撤了。

“回闯王,小的自领命以后,躲在襄城外,亲眼看见这伙官军出了襄城后本来是朝着汝宁方向去的。

可是走了不多时,有一伙锦衣卫突然出现,进了军阵之后,不过一刻钟,所有官军全部调转,朝着北方走了。”

闯军夜不收,照实说着。

而李自成,由兴奋,演变成了狂喜。

“对了,你可看清,这伙官军有多少人?领头的将军,是什么人?”

这才是李自成比较关心的。

“两千人左右,他们队列整齐,很好计数,加上之前出城的骑兵,人数不超过四千,领头的将军小的离得太远看不太真切,不敢乱说。”

“唉。”

李自成叹了口气,这伙官军,居然才这点人,可就是这点人,不止守住了襄城,还让自己损失惨重。

这些仇,看来只能在汝宁报了!

当务之急,还是汝宁,身后的革左五营,可还都看着他呢。

“传令下去,全速前进,拿下汝宁,准许你们舒服三天!”

众军接到军令,纷纷高兴呐喊,襄城的失利,瞬间一扫而空。

这也是李自成的一个手段,军中士气如此之低,不给大家一点甜头,怕是汝宁都很难拿下。

而闯军刘宗敏部,此刻仿佛置身天堂,从未有过如此的轻松。

他们已经坐在地上,休息了整整一刻钟,官军却没看见一丝踪影。

刘宗敏警惕的看着四周,他实在没想明白,这伙官军,为什么突然就不见了踪影。

一开始,还觉得是官军的诡计,可几个时辰后,仍然没有看见一个官军的身影,刘宗敏终于可以确定,这伙官军,退了。

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刘宗敏放下紧张的心情,跳下马,亲兵为他铺好了垫子,倒头就睡,瞬间,鼾声如雷。

三日后

河南与山东交界的一个小镇子,小宋集里,李胜与李大勇终于汇合到了一起。

五六千人的官军,着实把附近的匪寇吓了一大跳,不少人,连夜收拾行囊,四散逃命。

而李胜,对他们却并无兴趣。

小宋集镇,地处河南,山东交界之处,交通要道,而且离开封也不远,再以前,那是商贾车夫,必经之地。

甚为热闹,而如今,整个镇子被匪寇屠掠一空,一般的商贾,过都不敢走这边过,这个镇子,彻底沦为了一个死镇。

李胜,李大勇父子二人,坐在镇口一棵枯了的大槐树下,交谈着。

“二娃,你说的没错,这朝廷,真的没救了。”

李大勇叹了一口气,青州至兖州这一路,李大勇看过太多的人间悲剧了。

整个山东,十个村庄九个空,就连大一点的集镇,也是十不存一,各地无论良田,次田全部荒废,照这样下去,整个山东,还能有多少活人。

反倒是那些官老爷,藩王郡王,一个个生活的有滋有味,真的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爹,从今天起,我打算镇海堡不再接受朝廷任何命令了,当然,只是听调不听宣,崇祯能奈我何?”

李胜看了看身边的枯木,他觉得,明王朝,就像这棵枯木,不管曾经多么的枝繁叶茂,如今只需要重重的一脚,这棵枯木,就会轰然倒塌。

李大勇听完,也不说话,表示默认,若是放在以前,李胜要是说这些话,李大勇立马一个大嘴巴子抽过去。

今时不同往日,他对大明朝廷,也已经失望到了极点。

两人接着又商议了一会,决定第二日动身,返回镇海堡。

崇祯十七年十月二十一

镇海堡

得知卫所官兵得胜归来,堡民,以及将士家属们,早早的就守在新城城门口,翘首以盼。

这其中,大家伙心里,更多的是担心,打仗,总归是会死人的。

随着整齐的脚步声远远传来,一支红色的队伍出现在大家眼里。新

李胜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李大勇,王楚,孙普,白泽涛。

看着欢呼雀跃的百姓,李胜只是点了点头,带着众人进了堡。

随着长长的队伍全部进入堡内,迎接的人群里,渐渐出现了哭泣的声音。

他们在队伍里,并没有看见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

之后接连几天,不断有兵士返回,直到十月二十五日,镇海堡所有官兵,尽数归队。

而就在这段时间,河南的战报,通过军情司,不停的送回镇海堡。

十月十五日,罗汝才,率部再次占领洛阳及其周边数十座县城。

十月十七日,李自成,革左五营攻破汝宁,无视军纪三天,汝宁府犹如人间炼狱。

保定总督杨文岳,誓死不降,被李自成用五支铁钉分别钉在四肢以及胸口,整个人被钉在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