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深山里的民风(2/3)

耿家康也渴的不行,也喝了两大缸子。

就这样,兄弟俩差一点儿把那十斤的水喝光了。

整整装了十八袋!

耿家建心里佩服起哥哥来,还真是有经验那!做生意就是要沉得住气,不能心急!

这不,这一家,就够装一车的了!

耿家建心想:看来这做生意也不是很难呀!要是就象这样的话,自己学上十天半月就学会了。

装车喽!

耿家康把三轮车开到主家的门口,紧贴着平房。

这样的话,就不用一袋袋的往下扛了。

他们在平房上过完了秤,耿家康同主家算好了斤数、钱数。

然后,一手交钱,一手装货。

主家是个年近五十的男人,脸膛黝黑,看得出是一个一辈子跟黄土打交道的汉子。

耿家建看着这个男人欣喜地点着钱,还时不时地吐点儿唾沫在手指上,用来增加手指跟纸币的摩擦力。

“唉!大半年的忙活,这几亩地才买这两个钱!”主家自嘲地说。

“你知足吧!”耿家康半开玩笑地说,“今年的花生还算值钱,你要是种玉米,不得旱死?”

“说得倒是!”主家点点头,“别人家种玉米的,都旱得不成样子,估计几年歉收了,幸亏我种了花生,多少还抗旱一些。”

“老哥,说实话,今天你这花生算是卖着了!等我嗑成花生米就能发现,这里面可不少坷垃蛋子!”

“哎呀!都这时候还说这些!你不是看了好一会儿了?再说,这土里长的东西,还能不粘一点儿黄土?”主家又吐了一点儿唾沫,又把钱点了一遍。

多点几遍,可能是他对钱比较小心,生怕被少给了钱。

也有可能,多点几遍钱,会有一种难以难说的幸福感,也算是对大半年辛苦劳作的一个交代。

已是中午一点多了。

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耿家康和耿家建兄弟俩热得像是红头狮子一样,在平房上顶着日头干活。

“小建,饿了吧?要是饿了,咱们吃完饭再干?”耿家康咨询着兄弟的意见。

“我觉得还是干完再说吧,干完找个阴凉地儿好好歇一歇——”耿家建回答。

“好!那就干完了再好好歇歇!”耿家康发现自己的兄弟也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娇气。

相反,耿家康倒是觉得自己的兄弟能吃苦,而且脑子还好使。

装车了!

耿家康到车上去,耿家建在平房上。

耿家建把装满花生的麻袋从平房上递给在车上的耿家康,耿家康再把麻袋排好在车厢里。

花生不比粮食压秤,但一麻袋花生也得有一百斤。

这兄弟俩弄完这些花生已经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

装好车,又用绳子把麻袋封结实,要是捆不解释,路上掉上一两麻袋花生,那这趟可真是白干了!

一切弄完,两个人又累又饿。

两个人坐在车旁的石头上歇着。

耿家建便先喝了一茶缸子的白开水,然后想要吃饼充饥。

耿家康瞅了瞅那包里的饼,已经饼里的咸菜,心里不是滋味:“小建,先别吃,咱们到半路上的小饭店吃吧,顺便喝一**冰镇啤酒解解暑气——”

“还是算了吧,哥,反正饿了吃什么都香——”耿家建回应道。

“要不你先吃一点儿垫垫肚子,一会儿咱们到那里喝**啤酒,要不真要中暑了!”耿家康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子。

两个人上了车。

车上像是蒸笼一样,车开起来,有风从车里穿过,多少凉快了一些。

“小建,早上你嫂子的话,你也别放在心上——”耿家康眼睛看着前方的路,心里觉得自己的兄弟哪里不对劲儿。

“没呀,我哪里放在心上?”耿家建回答,他看着沿途的风景。

这里的山势比桂山镇要复杂一些,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也没有什么车辆。

“你嫂子心直口快,倒没有什么坏心眼儿!”耿家康还是觉得有些事说开比较好,“这两年钱不好挣,她便不想让多花钱——”

“我都知道,我都明白!哥,你就不用说了——”耿家建说。

山路蜿蜒而行,因为车上长满了花生,所以耿家康开得比较慢。

“哥,这路上怎么没有人,也没有车呀?”耿家建感觉到很奇怪,便问。

“这个地方地广人稀,没有多少村子,再说,天这么热,谁还想出门——”耿家康解释道。

正说着路上没有人没有车,却从后面窜上来一辆轿车。

耿家建对车没有什么研究,但看上去这车子不便宜,虽然外表裹了一层厚厚的土。

这车拉着一道儿土烟,超过了耿家康他们的三轮车,却又直接停在了路的中央。

耿家建倒是没觉得什么。

耿家康却是心脏提在了嗓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