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突如其来(1/2)

“家建,不紧张吧?”王海峰笑着问道。

耿家建倒是没有觉得紧张,只是担心自己发挥不出来,让王海峰他们输得很难看。

“海峰,我看见他们都人高马大的,咱们跟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嘛!”耿家建看着对方的队员说道。

“没事没事,主要是咱们没有心理负担,咱们比他们低一年级,而且,咱们也没有专门练篮球的……”王海峰笑着说,他想着给耿家建减轻些压力。

耿家建一听,难道是对方还有专门练篮球的?这样的话,那今天这场篮球就会输得很惨了。

别的先不说,就说体能吧。

估计王海峰他们以前打半场球多一些,像是这种跑全场的,打不多久,就会累得不像样子的。

现在的大学生,看着个子高高大大的,但实际上,体能真的是太虚。

有一篇报告是这么说的:有些情况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育领域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进展。多项运动项目显示,中学生的数据目前都已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依然持续下降,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相比中学生,大学生处于身体素质提高的黄金期,运动时间更充裕,身体素质应该更好才是。而事实却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竟然还不如中学生,这足以让人深刻反思。其实,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部早就出台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大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可是,在注重就业率的大环境下,一些高校对此表现出一种敷衍态度,相关规定并没有很好地落地,甚至体育课也沦为鸡肋。

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大学生自身运动意识的匮乏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很多大学生“一朝考进大学门,自由散漫不由人”,懒于体育锻炼,却勤于游戏娱乐。一份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业余时间“你首选的休闲放松方式”中,“吃饭聚餐”“逛街购物”成为大学生首选。此外,网游与手机,几乎耗尽了大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北京市疾控中心曾有调查显示,在大中学生中,长时间上网比例5年间增长了5。5。上网成瘾报告率中,大学生最高。

要唤醒大学生的运动自觉,就要培育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美国大学生群体中约60%以上的学生是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爱好者,这与美国大学浓厚的体育文化直接相关。要培育体育文化,高校应有所作为,既要提高体育课的份量和质量,又要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讲,也要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让运动成为一种内心的需要。这样,运动便能深入人心,成为更多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

伏尔泰曾经说“生命在于运动”。

尤其是对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而言,拥有强健的体魄可以让一个人更好地去学习去工作。然而,因为电脑、电视、游戏机等娱乐设备的日趋发达,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就业潜在压力带来的学习压力,让很多大学生变成了了宅男宅女,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少数大学生的身体甚至成了易碎品,稍微加大一点运动量,竟然会有生命之虞。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爱运动的不是很多。应该说特别少!”有的大学生说。

很多大学生一般空闲时就爱宅在寝室,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去锻炼身体。上体育课只是简单的为了一个学分,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或者真正的喜欢上某个运动项目。对于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等比赛,也只是少部分大学生参与其中,并没有形成引导学生进行全民运动的作用。

“而相较于男生进行篮球、足球等运动,女生的运动量更加不足。在大学校园的运动场上,基本上就看不到女生的身影。”

“比起运动,我觉得还不如学习。运动不是耽误学习的时间吗。我觉得我情愿在寝室睡觉也懒得出去运动。”

很多男生有空闲时间更喜欢打游戏。比起运动,这个更轻松一些。很多学校一直没有形成一个运动的大环境。大学生因为运动猝死的事虽然时有所闻,毕竟不是每一所大学都有类似事件发生,大家感觉离自己都很遥远,最多就是听到后紧张几天,或者做几天俯卧撑,跑一两圈步。一个星期不到,恐惧很快被其他的新闻和事情替代,大家故态复荫,我行我素,重新宅起来。

这种悲剧虽然发生在大学生身上,但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大学,是国家各类教育机构,管理部门,他们应该多想一些激励措施让大学生,或者说所有大中小学生,尽快“动”起来,积极参与各类体育健身运动。大学生运动应是全民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要结合学生“喜新厌旧”的特点创新运动形式。

“因为高考压力的影响,大部分高中学生花在学习的时间上比运动要多的多。文化课和作业的压力直接压缩了学生们的业余锻炼时间。所以从高中开始,学生的体能就处于下降状态。进入大学后,一部分学生的高考压力得到缓解,运动量有所增加;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运动已经‘养成’了习惯,他们找种种理由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