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勤加练习(2/3)
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以后随着观察面的扩展,阴阳的朴素含义逐渐得到引申。如向阳的地方光明、温暖;背阳的地方黑暗、寒冷。于是古人就以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寒冷分阴阳。如此不断引申的结果,就几乎把自然界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划分为阴与阳两个方面。这时的阴阳不再特指日光的向背,而变为一个概括自然界具有对立属性的事物和现象双方的抽象概念。因此说,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专指某一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故<灵枢·阴阳系日月》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阴和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阳代表着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凡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属阳;阴代表着消极、退守、柔弱等特性,凡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属阴。一般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亢进的都属于阳;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衰退的都属于阴。
任何事物,虽然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区别,但必须指出,用阴阳来概括或区分事物的属性,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才具有实际意义,如上与下、左与右、男与女。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是不宜分阴阳的,如把外与寒,昼与降分阴阳,就毫无意义。
1、阴阳对立,是指阴阳的属性相反,如寒与热、动与静、燥与湿等的相互对立。
2、阴阳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是静止着的,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由于阴和阳的属性相反,因而其运动变化的一个规律就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正是由于阴与阳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作用,才能促进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例如,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气候的变化。春夏阳气盛,所以气候较温热;秋冬阴气盛,所以气候比较寒冷。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这是自然界阴阳对立制约的结果。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即所谓“阴平阳秘”。
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昼为阳,夜为阴,没有昼,就无所谓夜;没有夜,也就无所谓昼。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
2、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它指出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阴阳相互为用,不可分离。
3、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阴阳消长平衡。
1、消,即减少;长,即增多。消长平衡,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2、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的互为消长,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的皆消皆长。
阴阳互为消长。
在阴阳双方彼此对立制约的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的变化。
阴阳转化。
1、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例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属阳的夏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冬天,属阴的冬天又可以转化成属阳的夏天。人体的病证,属阳的热证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属阴的寒证又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证。
2、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所以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因此,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3、阴阳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总是由小到大,由盛到衰,即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向它的反面转化。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物极必反”的规律。“重阴必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