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女不养狗(2/3)

电话里告诉尤姗姗,钱虽然是他出,但是最好是别告诉别人,就让尤姗姗说是她自己找的人。

“尤姐,什么都不用你管,茶水什么的也不用你管,他们都是自己解决,到时候你只要负责验收就行。”耿家建说道。

“小建,你也不跟我说一声,一下子来了一帮人还吓了我一跳呢!”尤姗姗虽然是在抱怨,但谁都听得出来她的欣喜。

“尤姐,只要院墙加高了,再把门弄结实了,就不会再有坏人爬到家里了还有,尤姐,为了防止他们偷工减料,我一会给你发一条短信,到底用多少水泥,院墙加高多少,都要让他们按照约定好的施工!”耿家建说道。

尤姗姗说:“行,可是,小建,一共多少钱,到时候我给你!哎,正好,你不是要还钱吗?直接把这部分扣掉就行了!我可不能再沾你的光了!”

耿家建听了这话,心里觉得尤姗姗有些见外,便装作生气的样子说道:“尤姐,你怎么就不能沾光了?何况,你真也没怎么沾光呀!”

尤姗姗说道:“反正我觉得你以后需要钱的地方多得很,那些钱就省着花吧。”

耿家建心想,这钱赚了,可不就是花的?自己可不想一辈子只想着攒钱,自己要学着能挣能花,只要钱能花在正地方,自己就一点儿也不心疼!

耿家建说道:“行了,尤姐,你就看着他们修墙吧,我得赶集了,等到下午的时候,你家就会多一名新的家庭成员。”

于是,尤姗姗的家里便多了一帮人忙活。由于是包工包料,所以尤姗姗还得看着一些,防止这些人偷工减料,本来用十包水泥的,他要是只用了八包,这样质量可就大打折扣了!

耿家建在集镇上溜达着,桂山镇每次逢农历的二和七开集,算是周边最大的集市。

每逢初二初七、十二和十七、二十二和二十七,这十里八乡的人们就到镇上来买东西。

集市上人很多,耿家建问了几个人,才问到宠物市场在哪里。

其实在农村那有什么宠物市场,确切一些说,应该叫屠宰市场。

乡下不想是城里,还有那么多的人想着侍弄狗。

在农村,狗是为人服务的;在城市里,人是为狗服务的。

在农村,狗就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一个物种,剩菜剩饭,那是它们的美食,要是被拴起来,甚至好几天都没有吃的,或者就是连水也不能正常地喝。

而城里的狗,似乎已经登堂入室,成了某些家庭的一员,耿家建第一次见到小狗穿衣服的,简直乐得快不行了!那只狗居然还穿着两双鞋呢!

城里狗日子过得好,干净卫生吃得也好,乡下狗吃得不好,但是却在自由上获得了弥补。即便城里的野狗也是过得不错的,几支狗队,慢慢发现它们居然精准划分着各自的辖区,对活动区域内的垃圾桶、垃圾堆、泔水桶、下水口、卤肉摊有精确的管理,掌握着各个食物来源地的人类活动规律。因为领地纠纷和食物争端发生冲突时,分工也极其默契,一般是最大块头的狗出来叫阵对峙,双方战将们目眦尽裂、颈毛直立、犬牙相向,老幼病残在后方狂吠助阵,双方大佬引而不发,只待气势上一时不能决出高下,真的动起嘴来之后,一方出现败相,败阵的老大嗷呜一声,全队夹着尾巴作鸟兽散,赢家最多也就远远吼几声,不再穷追猛打。

可能,城里的野狗,原来也是过得很好,只是晚节不保,失去了原来优渥的生活,流落在街头,要与人类和同类争夺生存的资源,生命的延续、团队的兴衰、生活的意义全在于此。相比之下,乡下狗要随和许多,它们也不必有固定的饭碗和屋檐,没有锁链时,他们是乡野的游侠和村庄的团丁。

乡下的狗,大多叫“小黄”“大黑”“小花”“大白”,名字取得粗俗随便,或者没有名字,是真正的土著狗——都是这样贱着野着,名字如此,吃的喝的亦是如此。乡下狗吃什么?随便半碗剩菜剩饭,就打发了。若有几根肉骨头啃啃,那算是加菜了。如果太饿,保不定,就像刚才那只狗那样去偷屎。这哪叫生活?简直是一个词——邋遢。

而城里狗呢?大多叫“波丝”“贝彼”“爱丽丝”,名字取得得温馨入耳、洋味十足,是玩物——都是这样被宠着爱着,如皇帝恩宠妃子般。那吃的喝的,档次是很高的,要鱼有鱼,要肉有肉,要骨头有骨头,而且有一些地方还有狗食店,专门卖狗喜欢吃的食品,狗简直成了美食家。一次,我同一养狗人聊天,问及他的狗爱吃什么时,狗主人煞有介事地说,这狗难伺候,只爱吃海鲜馅饺子。天哪,这狗的生活水平实在令人羡慕至极。

和人一样,狗与狗的处境也是有着天壤之别。

乡下狗忠心为主——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它们的全部心思在于看家护院。夜深人静,一犬坐卧家门口,伺机而动,但凡状况异常,当即汪汪汪向主人报信,总能吓退几个不轨之徒。乡下狗即便是闭着眼睛,它的耳朵却始终是竖起的,就像是两个雷达。一犬吠,众犬吠,对付随时入侵的贼。乡下人养狗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否则怎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