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石无前例(1/3)

第二天,吕圩子村的村口的一片空地上,就有人摆了摊子收购石头。

收石头的那个人,不是别人,真是耿家建的表哥,刘大县。

刘大县今天三十有六,平日里忙着自己的农活,每到赶集的时候就贩卖一些水果赶集,钱也赚不多,也就是赚一些零花钱,但是这个脑瓜和嘴巴倒是练得非常地溜。

死的说不成活的,但是能让不想买东西的说得想买东西了,只想买二斤苹果的说得想买五斤苹果了,这可也是很厉害的。

人家有人赚钱靠的是手艺,有的人赚钱靠的是口技。

这也是耿家建要找表哥的原因。

刘大县没想到耿家建会到他家里来,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刘大县便明白了耿家建的意思。

耿家建想要低价把石头收起来,可是又怕出于面子什么的不肯自己出面,便找到他的头上。

“按照什么价格收呢?”刘大县就问耿家建。

耿家建也不知道,“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毕竟这东西本来都是山上不值钱的东西,但是怎么着,也得让他们有一些赚头,毕竟这石头都是大山上的东西,算是老天留给村里的好处。”

“小建,这石头很值钱吗?你收了准备怎么卖出去?”表哥刘大县问。

耿家建暂时还没想把事情全部告诉表哥,便含混道:“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到时候肯定有你的那一份!”

刘大县乐呵呵地点点头:“行,小建,既然你也看得起你哥我,哥也不会让你失望的,你说怎么干,哥就怎么干,肯定会把事情给你干得漂漂亮亮的!”

然后耿家建就和表哥刘大县商议着具体的操作,耿家建先是装作和表哥不认识,然后两个人里应外合,争取最大限度地把村里的石头收上来,然后耿家建想办法装车走货。

……

“哎,听说没,村头里有人收石头拉!”

“我就说嘛!没有不透风的墙,肯定是有人要收这东西。”

“就是,不然的话,那个老耿费这个劲儿弄这石头作甚?”

……

第二天天刚亮,村里的街头巷尾便有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半个多小时后,果真有人拉着自己的石头来到刘大县的摊位前。

“你看看我这石头多少钱?”拉车的人试探性地问。

周边不一会儿就围了一群人,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同时也是看看价格到底怎么样,要是能行的话,他们就会回家去弄石头来卖的。

村里的人都有从众心理,前一天他们看到有人拉石头,便都多少弄了一些回家。

这群人中,耿家建也在其中,他是来看看具体怎么个情况的,同时也准备跟着表哥演一个双簧。

“我看看——”刘大县听说这个人要卖石头,便起身看看车上的石头,前一天的时候,他早就和耿家建商量好了大致的价格。

“一共七块,一块大一些的,其余的都是小个头,这样吧,三十块钱……”刘大县说出了价格。

“啥?三十块钱?我这也是从山上扛下来的,这还不够我的功夫钱呢!早知道这个价格我就不弄这玩意了!”

耿家建听了之后,心里很着急。

他知道三十块钱,是平均的价格,也就是说他这一车一共二百一十块钱。

不知怎么滴,耿家建心里觉得原先订的价格有些贵,看卖石头的样子,感觉一百块钱他就会卖的。

“太贱了!太贱了!”众人都在帮腔,“这还真不够功夫钱呢!”

耿家建听到这个贱字,心里有些不舒服,大概是与自己的名字经常混音的缘故。

刘大县看到大家的表情,哈哈大笑:“你们怎么想到的呢!我说的是三十块钱一块石头,这车一共二百一十块钱!”

“什么?”

“啊?二百多?这石头蛋真值这个钱?”

……

众人的反应正中了耿家建的猜测,看来之前他跟着表哥把价格定的有些高。

但是,耿家建心里明白,要是和自己运到洛城的最终卖价相比较,这个价格当然不高,而且,耿家建也想着能让乡亲们也得到些好处,只要——只有别把价格哄抬高了就行。

“二百一?这一车石头?”卖石头的这个人看着刘大县,他没想到真能值这个钱,他本以为自己能买一个六七十就算不错的了!

“还能再高一些吧?”这个人问。

一旁看的耿家建知道这个人想卖,但是还想再多卖一些钱,可是这才刚刚开始,一定要把价格稳定住才行。

耿家建走出人群,掏出手机,给表哥刘大县发了一条短信:二百整,扣上十块钱。”

刘大县的手机响了一声,他掏出手机,看了看,明白了耿家建的意思。

刘大县对那个卖石头的说:“这样吧,你家里要是还有的话,就再拉来,这一车呢,凑个整数,给你二百,你看行不行?”

卖石头的略一犹豫,便装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