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开启下一段传奇(2/3)
范围。>
这个时候,李云泽终于是可以动兵了。>
宣德九年八月,李云泽以太子监国,于谦辅佐料理国政。仟仟尛哾>
他自己则是亲自带着五十万大军,以及数量更多的民夫出关北上,征讨漠北。>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次与朱棣类似的军事行动,仅仅只是为了打击瓦剌。>
可实际上,李云泽却是想要一路打到西海去!>
大军出塞,瓦剌人的选择与之前的鞑靼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全面避让,并且试图打击明军后勤线。>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明军已然不是朱棣时期的明军。>
随着大豆的连年丰收,有了大量高质量饲料的明军,已然是能够供养起一支规模庞大而又非常精锐的骑兵军团出来。>
这支骑兵军团出塞之后压根没等步兵,就在李云泽的亲自带领下,直奔瓦剌人的王庭而去。>
在无人机的大范围侦查之下,瓦剌人所谓的避其锋芒就是个笑话。>
秋高气爽,马肥草长的时节里,恐怖的明军骑兵集团突然杀到了瓦剌人的王庭附近,一战就彻底击灭了瓦剌人的主力部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连也先,也没能逃脱掉,直接就被阵斩在了自己的王庭之中。>
之后大军分兵,开始扫荡各处的部落。>
早早就已经动员起来的汉家牧民们,接手了各处部落的草场与牛羊,开始在这片茫茫大草原上繁衍生息。>
取得辉煌胜利的明军并未就此班师回朝。>
哪怕他们取得的胜利,已然是足够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可李云泽却是挥军向西,直接攻入了西域。>
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原就已经逐步失去了西域。>
哪怕是北宋时期的河湟开边,也已经过去了数百年。>
直到此时,李云泽终于是带着汉家铁骑,再度收复了西域。>
毫无疑问,这必然是能上史书的辉煌胜利。>
可李云泽依旧是没有班师回朝。>
他动员民夫与部分军士们,在西域各处驻扎安顿下来,开州设府置县,花费了小一年的时间做地方安排。>
之后已然是瘦身一小半的大军,越过高原杀入两河。>
再度留下民夫与部分军士,并且从关内迁徙移民过来安置。随后就是转身南下,直接冲入了印度。>
在船队的配合下,没有花费太大的时间与精力,就成功拿下了这片富饶的土地。>
毕竟当地的战斗力实在是不值一提。>
依旧是之前的操作,留下民夫军士,从关内迁徙百姓过来。>
之后他带着剩下不足一半的兵马,反身回到两河,之后沿着当年蒙古人曾经走过的路线,一路向西再向西。>
经过漫长的征战,总算是来到了西海的边上。>
看着眼前的茫然大海,李云泽的心头满是感慨。>
终于,终于是来到这里了。>
他在海边见着了等候在这里迎接他的朱高燧。>
叔侄俩就坐在海边畅饮,追忆往昔峥嵘岁月。>
又聊到了朱高煦,说他现在的日子过的很不错,船队一趟趟送过去的迁徙百姓已近百万,横扫了整片大地。>
当地人连冶铁都不会,见着铁甲火铳的明军,全都惊为天人。>
而朱高煦认为当地人都是商人后裔,自己就在那儿建了大商云云。>
之后李云泽专门去看了挖通了的镇西运河。>
见着一艘艘的船只不断通过运河来往,李云泽算是彻底放下了心事。>
他算是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大明的命运。>
按照他制定的步子继续走下去的话,大明必然会吃尽大航海时代的红利,将日月龙旗在全世界范围内升起。>
地盘扩张,人口急速增加,科技水平日新月异。>
最重要的是,他将毁天灭地的文臣士绅们彻底打散压垮,抽走了他的脊梁骨。>
站在西海的岸边,李云泽仰天长啸。>
“我尽力了!!!”>
毫无疑问,他的的确确是尽力了。>
帮着朱高燧狠狠扫荡了四周一番之后,李云泽再度留下大批民夫军士,原路返回班师回朝。>
一路清理,稳定局面。一路慢慢的回程。>
等到他再度回到他忠诚的顺天府,这场堪称奇迹般的大规模远征终于可以告一段落。>
出征的五十万大军与百万民夫,大都已经安置在了沿途的草原,西域,两河,印度以及西海各处。>
他们是种子,随着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