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风波骤起(1/2)

翌日清晨,所有考生都起了个大早。

振奋精神,邀上三五好友,跑去国子监门口。

为何?

因为今天是个大日子,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意义非凡的大日子。

三日前朝廷就颁布了消息,会试金榜,于今日颁布。

这便意味着,有人要金榜题名。

有人只能名落孙山,仕途无望!

有时候,这金榜上的一字之差,往往便是天差地别。

若是考上,即便表现再差,等上个几日,殿试过后,便是进士出身!

最不济,也是同进士出身!

便能入朝为官,若是运气好,还能留在乾都,成为京官。

寒门子弟若是能做到这一步,当真是实现了阶级跨越。

若是没考上,便只有举人功名。

虽然说得好听,也能入仕。

但近些年来,若是没有世家背景,就连进士出身都要等上良久才有官职分配,更何况一举人乎?

所以更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举人只是混成个商贾,被人尊称一句员外。

至于仕途,则是前途渺茫。

会试,作为科举最后一道关隘,当真是有着一考定终身的说法。

这样一来,叫这些考生们,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忐忑。

就这般,全乾都的考生们,齐聚国子监。

等候金榜张贴!

但在此处等候的,可绝不只有考生们。

还有小官员家,或是大商贾家的管家和仆从。

等候在此作甚?

自然是看哪个才子,既才高八斗,金榜题名,又气宇轩昂,长相不凡。

便捉回家中,与自家待字闺中的小姐成亲。

也算成了一桩好事,如此习俗,大乾古来便有,俗称榜下捉婿。

听起来荒谬,但实际上,那些个管家的眼光都极为毒辣。

自然不会去抓那些个世家子弟,而是盯着空有满腹才华和满腔抱负的寒门子弟。

如此一来,寒门子弟有了依靠,便能在仕途中走得更远。

多半不会拒绝!

就这样,所有人都或欣喜,或期待地等着金榜张贴。

然而,也有那么几个不合群的。

就比如……赵灵韵。

按理来说,经过上次酒楼一事,赵灵韵脸面尽失,应当稍显落魄才对。

可实则不然,其身边依旧跟着不少吹捧之人。

且这些人,一个比一个义愤填膺。

“灵韵兄,我已经打听过了。”

“当初在酒楼的那几人,被带去金銮殿面圣不假,但可未必是好事。”

“据说,是他们十人集体舞弊,被抓着了。”

“此乃此次会试一大丑闻也,当今圣上不想声张,那日那金吾卫这才没有直接抓人。”

“但这罪名啊,估摸着是跑不了了!”

那人说得头头是道,竟是将周遭众人也吸引过来。

见是赵灵韵,连忙拱手作揖,称一声灵韵兄。

赵灵韵见状,神色淡然,但眼眸深处,却闪过一丝欣喜。

看来,即便是在乾都,自己依旧是小有名气。

与此同时,想起那日在酒楼中的情景,又有些愠怒。

因为,他也听到了类似的风声。

那十人并非金榜高中,而是舞弊被抓。

得闻之后,当真是气煞他也!

他赵灵韵,好歹是逐北郡响当当的人物!

怎会叫那十个无赖如此戏耍,当真是坏了我一世英名也!

等今后,自己金榜高中,高居于庙堂之上时。

怕是会有人拿此说事,暗讽于他。

污点!当真是一世之污点也!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得搞清楚,消息是否属实。

若是不属实,岂不又是一个大乌龙。

闹到最后,名声受损得还是自己。

若是属实,哼哼,他赵灵韵何许人也,怎会平白无故,吃下如此大亏?

自然要寻到那十人,把场子找回来,把名声寻回来。

“孙兄,你所说之消息,是否属实?”赵灵韵对着起先那人,和言瑞色道。

所谓的孙兄,其实和赵灵韵乃是老乡,同为逐北郡人氏。

只可惜,其资质平平。

考上举人已经是莫大荣幸,此次来会试,也不过是抱着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想法,来碰碰运气,顺便结交一番,那些个必定能高中的才子。

而赵灵韵,便是其主要攻略目标!

毕竟赵灵韵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在逐北郡声名显赫。

若是能得其青睐,今后但凡指点一二,我老孙都受益无穷。

只可惜,落花有情而流水无意。

这些天以来,他为赵灵韵鞍前马后,兢兢业业地服侍了好些时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