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搭棚施粥,准备募兵(1/2)

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镇海堡的士兵,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身体素质方面,跟一个月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李胜不得不承认,自家老爹的带兵能力还是很强的。

这一点倒是令李胜很疑惑。

在李胜的记忆里,李大勇在李胜很小的时候离开过镇海堡,大概四五年前,才回到镇海堡,当了总旗。

私下里他也偷偷问过老爹,不过他什么都不说。

倒是张老头透露,自家老爹大概率是在边军当兵。

至于是在哪个边镇,他就不知道了

看来自家老爹也还有点小秘密啊,不过自家老爹不愿意说,李胜也不打算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些事,以后总会知道。

眼下重中之重,还是训练。

半个月前,袁家运来了数车军备物资,并且搭了100支鲁密铳,以赠送的名义送给了李胜。

兵器装备虽然有了,兵力还是太少,而且经过这一个来月的训练,大多数士兵虽然还不是很熟练,但是常规的训练要领,都已经没什么问题。

而且李胜并还没有组建骑兵,主要还是兵力太少,不够安排,二个就是李胜决定还是以步兵为主,在山东,马匹并不好买,而且骑术精湛的骑兵,没有几年时间那是不可能练出来的,这可不像步兵。

蒙古鞑子,建虏,那可都是出生在马背上的名族,跟他们比骑兵,没有绝对数量上的优势,野战当中相遇的话,想要取胜,还是很难的。

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五年九月了

再一次招兵,也迫在眉睫。

这可不是李胜好高骛远,时间不等人,不久后,鞑子将再次叩关,这一次,将会直接敲响大明的丧钟!

至于兵源,还是没问题的,齐鲁大地上的流民,难民可不少,大多数人给碗饭吃,就可以为你卖命。

于是召来王楚,张二河,张二河也就是一个张二狗,李胜替他取了个名字,让他高兴了好几天。

两人半个月前就已经好利索了,都被李胜任命为总旗,虽然暂时没有朝廷承认的官身,更没有一个手下。

妥妥的光杆司令。

“王楚二河,明天开始你二人在堡外立旗招兵。”

“啥?胜哥,召兵?咱堡里的规制应该已经满了吧。”iquai.o

“王楚,都跟你说八百遍了,要叫百户大人,老是胜哥胜哥的,你现在也是有官身的人了,你咋就改不过来。”

张二河轻轻拍了拍王楚脑袋,打笑着他。

“这不叫了十几年了,一时间改不过来,再说了,胜哥叫起来,也亲切一些。”

王楚讪笑道。

“好了好了,他也叫惯了,一时半会改不过来也正常,先谈正事。”

王楚二人立马站的笔直,一脸严肃,听着李胜吩咐。

“招兵呢,明面上不能说是招兵,咱们百户所只有一百一十二人的规制,超一点还行,太多了朝廷哪里过不去的,不过嘛,可以用救济灾民,招募劳力的理由行事。”

喝了一口茶,李胜继续又说。

“记住,只收青壮,并且统一进行体能测试,评优者且有家室的可分入战兵,若是单身则入辅兵考察三个月,没问题再收入战兵。

评良者,入辅兵,评分良以下者暂时入堡务农,务农者每两人每日定半升米。”

李胜设定了招兵体能测试规则,其中,能跑五公里者为优等,能跑三公里者,为良等,剩下的,就是差等。

当然另外设有骑术测试,流民,难民中肯定不乏逃军,逃户,甚至还有边军。

而且,李胜第一天会让他们吃饱,第二天测试。

毕竟你叫一群饿疯了的人跑五公里,怕是好多人都回不来了。

“大人,定员多少?”

张二河本来想问“哥,粮食有那么多吗?”

“暂定五千人左右吧。”

李胜想了想,空间里的粮食一两万人随便可以吃一年了,加上这一年内,还能购买生产新的粮食。

并且还有空间里带出来的红薯,李胜伤刚好的时候就已经栽到了自己家租种的一亩地里,算算日子,也该收了。

这玩意,一亩少说也有三四千斤吧。

到时候全拿去做种,再也用不着担心粮食问题。

一旁的王楚也疑问道。

“哥,你说进堡务农?咱百户所应该没地可种吧?”

镇海堡离海也就十来里路,以前晒过盐,盐碱化的厉害,好多土地都不能耕种了。

但是好歹也还有几千亩可以种植的土地,不过大多数都在千户所千户和卫所指挥使手里。

不过这一年来,战乱多发,这些地也基本上荒废,没有种植任何农作物。

“咱们先种,到时候不行我们把它给买下来好了,也不是良田,值不了多少钱。”

那倒也是,如今胜哥背靠袁家做后盾,财力雄厚,有什么好担心的,两人点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