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六章 泰西大战全面开始了(2/3)

拖住了普鲁士部队迅速推进的速度。

同时,奥地利和法国一起,安排两国的外交人员去联络和瑞士,要求两国加入法国与奥地利和英国的协议。

这个世界上的瑞士没有什么永久中立国的地位,这个位置被大明指定的摩洛哥取代了。

现在夹在瑞士奥地利、普鲁士、法国中间的瑞士,与夹在法国和普鲁士中间的荷兰,都是现在是最为紧张的国家。

普鲁士人同样安排了两国的大使,拜见两国的国王和大臣们,要求他们加入与意大利和露西亚的协议。

两国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站队的时候,

是加入法国、英国、奥地利的协议,还是加入普鲁士、露西亚、意大利的协议。

不过荷兰与瑞士不同,目前属于联盟国家,所以还有一定选择的余地。

既然双方都要争取,那双方都不敢立刻对其发动战争威胁。

否则荷兰很可能会马上倒向另外一方,所以荷兰也就有了稍微拖延一下的时间。

但是瑞士就基本没机会拖延了。

瑞士对于双方而言都足够重要,如果加入法国和奥地利的一方,就能让奥地利和法国的军队联通起来。

加入普鲁士一方,就能继续将两国战线隔开,还能让普鲁士和意大利跨越阿尔卑斯山联络。

综合考虑局势之后,瑞士最终决定加入英、法、奥三国的协议。

从总体实力上看,瑞士觉得法国不弱于普鲁士,奥地利现在表现弱势也足以对抗奥地利。

站在海边的英国也可以抵消同样站在普鲁士后面的露西亚。

奥斯曼既然被露西亚危险,基本上肯定会加入英国、法国、奥地利一方。

双方的力量应该是大致相当,且英法奥这边略强。

而且,瑞士加入英法奥一方,能够做到的贡献明显比加入普鲁士更强。

瑞士刚刚做出决定,法国的军队就立刻进入了瑞士境内。

建立与奥地利的陆上连接线,配合奥地利人从中间南部主动进攻普鲁士。

与此同时,意大利感觉局势已经比较合适了,于是正式在奥地利的西南部斯洛文尼亚地区发动了进攻。

整个泰西大陆上的战争规模进一步的扩大了。

露西亚人已经基本占领了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在这几天通过联盟向奥斯曼提出了领土要求。

要求奥斯曼割让所有欧罗巴地区的土地,以及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两侧的土地。

这基本是包括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在内的整个巴尔干半岛。

还要了海峡对岸的大食地区的土地。

目的显然是为了完全掌控黑海到大秦海(地中海)的出海口。

基本上要了奥斯曼剩余领土的一半,这绝对不是一般的狮子大开口行为。

但是露西亚觉得自己的要求不过分。

挪威和瑞典人都被自己干翻了,还在乎南方的露西亚人?

是时候光复君士坦丁堡,正式重建东罗马了。

奥斯曼人也不怎么惧怕露西亚人。

奥斯曼曾经与露西亚发生了不止一次领土战争。

整个黑海沿岸本来都是奥斯曼的领土,只是北部不断地被露西亚人蚕食吞并了。

曾经的奥斯曼帝国,经常是因为武器装备落后而在战场上吃亏。

现在奥斯曼人觉得自己不吃亏了。

有大明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实际装备,奥斯曼肯定是有能力独自打败露西亚的。

所以奥斯曼理所当然的拒绝了露西亚的要求。

露西亚和奥斯曼方面,也进入了一个月的战争倒计时时间。

整个泰西大陆的紧张度已经彻底拉满了。

至于大明这边,朱靖垣这个当皇帝的,也没有什么额外的变化。

就是继续按部就班的做战争准备。

筹集物资,更新装备,训练预备役,向前线输送人员。

加快新武器装备的生产,加快巡洋舰的导弹化改装,加快工厂的航母的建设。

以及,略微放宽了向泰西诸国出售军事装备和物资的限制。

大明的装备正在更新换代,大量的旧的螺旋桨飞机要替换下来,传统战舰上的火炮要拆换成导弹。

而这些装备放到泰西诸国的正规军上仍然算是先进装备。

泰西诸国本来就与大明有贸易往来。

现在大战逐渐全面铺开,对于各种军事装备和物资的需求也迅速膨胀。

各国国内的供应商满足不了需求的时候,当然会尝试加大在大明方面的采购量。

泰西诸国本来以为,大明会对此有更大的限制。

结果没想到比以前放的更宽了。

而且,不只是法国、奥地利能够从大明进口到武器装备,露西亚和普鲁士同样能够下单。

甚至于,普鲁士拿到的东西反而是最好的,供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