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九章 天上与地下的金属洪流(2/3)

单发战斗机群之后,就是更大型的战斗机、各种尺寸的攻击机和轰炸机以及运输,各种不同类型的飞机了。

根据机型的规模和数量,分成二三十架到一百多架一组的小机群,保持每分钟一组的速度通过阅兵广场上空。

每一组小机群之中,也会根据飞机的类型不同,再次分成几架到几十架的小组。

平均每十秒钟左右,就会有一组飞机进入阅兵广场。

螺旋桨飞机保持降低的速度,从进入观众们的视野到消失,基本上需要两三分钟的时间。

这样就会不断地有飞机进入视野,同时不断地有飞机离开视野。

这些飞机在空中形成如同河水流淌的效果。

这个过程将持续两个小时左右。

这场阅兵式的总计划时间同样也是两个小时左右。

所以也确实会如乔治四世所想的那样,整个阅兵式的过程中会一直有飞机在天空中持续不断地飞。

陆军出场之前飞机就到场,陆军退场之后飞机才消失。

他们会成为整场阅兵式的主角和背景,而不是在单独的时间段专门出来展示。

所以空军的飞机才会被安排在陆军进场之前就进场。

否则调度上完全可以算好速度和距离,安排飞机在专门的时间抵达。

与此同时,陆军方面的战车通场,也是按照同样的标准安排的。

首先入场的是装甲战车群,同样出来就是乌压压的一大片。

而且他们没有按照步兵游行的速度慢慢通过,而是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赶场速度穿过阅兵场。

因为参加阅兵的战车数量同样庞大,或者说基本上全部都是战车。

按照朱靖垣的指示,这次阅兵既然不能展示最新的导弹等武器,那剩下的好装备基本都属于“战车”了。

这些战车又被大明的军事机构分成了三个大的类型。

首先是重火力装甲的“自行装甲盾车”,类似于朱靖垣前世的作战坦克。

根据规格和重量可以分成重型、轻型等不同的级别。

在战场上的主要任务是冲破防线,在步兵的配合下发动直接的进攻。

然后是“自行步兵战车”,也是大明传统意义上的战车,功能也类似于前世的步兵战车。

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有轮式和履带式的设计,有的搭载了中口径的火炮,有的装载二十毫米的重机枪。

它们是精锐步兵的综合武器平台和载具,通常每一辆装载一个作战小队,配合装甲盾车行动。

最后就是“自行兵车”了,包括军用卡车、军用汽车、维修车,以及搭桥铺路的各种专门化工程车辆。

这些战车就属于辅助车辆了,本身并不具备直接作战能力,承担前两者的后勤工作。

或者是运送大量的常规步兵,执行需要大量人手的任务。

这次阅兵式的步兵队伍,全部都是乘坐着这些各种类型的车辆进场的。

按照类型和功能以及作战组织,搭配排列成一个个的装甲机群,保持赶往战场的速度穿过广场。

根本就没有走路或者跑步的普通步兵。

所以整个阅兵的节奏是非常快的,就和正常的赶往战场的训练的状态差不多。

如果组织的人员、车辆、飞机不够多,还保持这种速度通场,那阅兵式很快就会结束了。

但是大明的这个阅兵式,将会正常的持续两个小时。

所以所有的观众,大明的贵族和官员和百姓,泰西的王室和官僚和学者们,都将在这里持续感受两个小时。

大军空地一体的调动和行军持续了两个小时。

所以阅兵式开始的时候,前面部分的部队出场和讲解的时候,现场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欢呼声。

但是到了后半场的,欢呼声的频率和强度就明显的减少了。

因为时间长了之后人都麻木了。

与此同时,这两个小时的时间,似乎也变得格外漫长了。

当时间接近中午十二点的时候,阅兵式终于到了尾声,最后一批地面作战部队继续保持着行军速度离开了现场。

但是天空中的机群却再次变大了。

从阅兵中间阶段的持续不断的河流,迅速变的宛如涨潮时候的钱塘江。

密密麻麻的不知道多少飞机,再次拉出了遮天蔽日的效果。

已经麻木的观众们,在知道阅兵即将结束的放松之后,再次紧张和好奇了起来。

广播中也非常配合的再次说明了后续的机群的情况:

“最后进入阅兵场的队伍,是来自海军航空兵部队的飞机,总计有战斗机、攻击机总共一千架……”

听到这个广播,乔治四世明显一愣:

“海军的飞机?这些都是舰载机吗?一千架舰载机?”

纳尔逊也是愣了一下,然后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海军航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