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七章 大明的武装力量(2/4)

给舰等各类辅助舰艇,总吨位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吨。

同时,造船厂里面还有六艘八万吨级的航空母舰。

空军方面拥有各型飞机总计十万余架。

其中作战飞机六万余架,包括战斗机两万余架,轰炸机四万余架。

包括运输机和侦察机在内的辅助飞机四万余架。

朱靖垣看着这些数据,心中忍不住有些感慨:

这个大明真的太强大了。

就算是相比前世历史上所有的超级大国,仍然更加超出了一个级别。

大概是美利坚、露西亚、联合王国叠起来的级别。

单就武装力量数量而言,纯正规军就有一千万。

这还是纯粹的常备军。

这个数量当然恐怖,但是放到人口比例上,其实刚刚超过百分之一。

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明总人口平均五年增长一亿。

现在的总人口已经逼近十亿大关了。

大明掌控着全世界上最好的农牧业区,农业和畜牧业都高度发达。

过去几年还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

皇庄和朝廷分别供应一千万完全脱产的常备军都没有什么压力。

与此同时,大明实行的还是实行义务兵役制,最基层的大头兵是三年一期。

每年都要招纳和退役一大批人。

所有服过兵役的人,在三十五岁之前都属于预备役。

海外所有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移民,都接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

其中的青壮年更是大部分都有民兵编制。

如果有战争需求,预备役可以迅速上战场,民兵可以扛枪接收占领区并维持秩序。

与此同时,陆军、海军、空军的装备,都已经拉到了二战早期水平。

装备的数量也已经达到了世界大战的末期的级别。

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双方都是已经拼尽全力了。

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利坚爆出了一千万军队,以及一千万吨的各种船舶。

欧洲战场上有十万多架飞机参与了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军队和装备马上就开始被大规模裁剪和清退了。

因为他们无法维持这种规模的力量。

但大明现在是在和平状态下正常的维持着这种规模的军事力量。

因为大明的人口比二战的美利坚、露西亚、联合王国、德意志、意大利、脚盆鸡这些主要参战国的总人口加起来还要多一倍。

实际掌控的有效资源同样能比他们多一倍以上,技术水平也比他们更高。

大明有能力维持这样规模的军队。

当然,有能力去做,不代表真的要去做。

大明的本土、新天府、天南地区,基本都是绝对安全区,基本不需要多少常备军。

就算是把军队数量砍掉一半也完全足够使用,仍然能够整体压制泰西各国。

但是,大明的前任皇帝,朱靖垣的老爹朱简炎,其实有意用军事竞赛拖垮泰西诸国。

泰西诸国又签了海军条约,导致了一轮事实上的海军扩张潮。

再加上露西亚、普鲁士等国,本来就有自己的战争目标,本身倾向于扩军。

大明为了应对和威慑他们,也在对等的扩张自己的武装力量规模。

于是就导致了目前的这种结果。

目前的军事力量规模,仍然是大明能够相对容易承担的。

但是在朱靖垣看来,却多少有些浪费。

朱靖垣有后世的经验,在二战时代的技术水平上,绝大部分武器装备,仍然需要足够大的规模才能形成优势。

最典型的装备,就是这时候动辄五位数,甚至高达六位数的飞机。

导弹、制导炸弹、高性能无线电探测设备成熟后,作战飞机数量会直接缩减一个数量级。

海军方面的大量战列舰,以及一万多吨的火炮巡洋舰和驱逐舰,也有类似的情况。

制导武器量产服役之后海军对数量的需求也会缩减一个数量级。

这个时代爆出来的千万吨战舰和十万飞机,过了这个时代就会迅速的被淘汰掉。

但是这些装备也不能真的不造,顶多是缩减一些数量规模。

否则那些泰西人,就可能会怀疑大明虚弱了……

朱靖垣心中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将眼前的报告合了起来,开始说今天的正事。

确定阅兵式和阅舰式使用哪些武器。

这次阅兵不只是大明内部自己展阅,还要让世界上剩余的其他国家代表观看。

所以阅兵要有足够的威慑力,但也不能把什么都拿给外人看。

有些东西暂时还不宜公开展示。

简单询问了各方面的情况,朱靖垣根据前世的经验,给出了一个大体上的指导标准。

除非朱靖垣特别要求,否则展阅装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