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七章 新访问舰队抵达法国(2/4)

“关键是,六万吨的战舰,三十二节的航速,这实在是太恐怖了!”

“这航速都能追上很多巡洋舰了……”

“不,除非是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号称三十三节以上的巡洋舰多半是追不上她的。”

“对,战舰吨位越大,航速越稳定,应对恶劣天气和海况的能力越强。”

“北海的风浪起来之后,巡洋舰能跑到二十节就不错了,但是战列舰可以继续跑三十节。”

“所以在有风浪的情况下,别说巡洋舰了,就算是最新的那些号称三十五节的驱逐舰,也跑不过名义上只有三十节的战列舰的……。”

“等等,我有个问题,二十万马力,六万吨的排水量,是怎么做到三十二节航速的?”

“对岸,按照我们的计算,我们四万吨的战列舰,要跑到三十节,就需要十五万马力,要跑到三十二节就需要十九万马力以上,六万吨跑三十二节至少需要二十三万马力……”

“所以是……大明的舰体水下线型设计更加的优秀?能够降低阻力吗?”

“大明的舰体形态,确实与我们的不太一样,不过水下的看不到啊……”

后面这些人议论到这里的时候,夏尔也不见外的去问牛鉴了:

“牛先生,大明是怎么让六万吨的船,用二十万马力跑到三十二节的?”

牛鉴笑呵呵的说:

“王储殿下其实可以观察一下大明的船的形态,无论是船头还是船尾还是船底,都与传统的战舰并不相同,都存在专门的减阻设计。

“但具体怎么减少,这是可以算是国家军事机密的,所以就算是大食亲王殿下与王储殿下的这种关系,也没办法直接告诉你们。

“我们只能说,殿下可以安排法国的技术人员,在减阻设计上多多开动脑筋,多关注流体动力学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

“只要愿意下功夫,应该是能够通过线型设计,减少上万马力以上的功率需求的。”

夏尔听了之后非常感激的点头:

“多谢牛先生提醒,也多谢我的挚友的告知……”

一群人在船舱里面参观了一圈,再次从战列舰的船舱里面出来。

夏尔站在湖广号的甲板上,下意识的看向了隔壁的另外一艘战舰——镇海号航母。

大明把自己造出来的正式版的四万吨航母开到法国来了。

六万吨的新战列舰,给人的感觉当然震撼,但这是在大家都能理解的范围内的。

泰西各国在大明的技术支持下,在过去几年建设出来了一批四万吨级的高速战列舰。

他们因此得以明白,如果自己获得了更高级别的钢铁等相关行业的生产工艺,在现有四万吨战列舰的基础上放大,就能够获得六万吨甚至更大的战列舰的相对合理的设计。

这种本质上就是更快的轮机,更大的火炮,更厚的装甲堆一起的东西,新锐高速战列舰相比传统战列舰也并没有完全颠覆式的变化。

至于航空母舰方面就完全不同了,现在泰西各国都在摸索着怎么造。

以前所有人都从来没造过。

大明在以前也并未提供过任何公开的参考样本。

欧罗巴海军条约的签订,航空母舰的定义被明确了下来。

自后的三年零八个月里面,泰西各国都陆续尝试着建造了一批航空母舰。

这个阶段的新战舰设计,大明的工匠是全程参与的,绝大部分泰西国家的新战舰,都是大明提供了部分技术的。

所以泰西这批战舰什么样,大明那边都是一清二楚的。

对于这批最新的航空母舰,朱靖垣和大明方面的工匠的看法是“各具特色”。

有些国家严重缺乏经验,在相关领域没有任何积累,大明也不提供直接的帮助,所以造出来的船就比较的想当然。

最基础的情况,就是拆掉了原有巡洋舰的后甲板或者前甲板,铺上了半条飞行甲板。

比较奇葩的情况,是拆掉了所有主炮,但是把烟筒继续放在舰体中间,烟筒前后铺设两段甲板的设计。

稍微好一点的情况,是在舰体中间铺设了甲板,把排烟口放在舰体后方。

更好一点的情况,就是把烟筒放在中间侧面的设计,不过有的在左边,有的在右边。

还有的是烟筒完全放倒还朝下弯曲,跑起来的时候朝着海面喷烟的。

这些国家的航母设计,都还只能算是实验性的摸索,都是用来积累设计经验的。

情况最好的,就是英、法、西三国的设计。

这三国相比其他国家,其实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改造探索设计。

再加上三国都有相对成熟的海军体系,还有经验丰富的海军将领和工程人员。

海军条约签订之后的新航母设计,已经是正式的完全以航母为目标的设计了。

所以相对其他国家整的活,三国的新航母在大明的工匠看来已经接近大明的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