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禁军凯旋(3/4)


“袁绍……”皇甫嵩张了张口,内心有些矛盾,他有些不确定此事应不应该劝谏。

他只是隐隐感觉,皇帝在西边战事刚刚结束之时,就立马准备东征,好像另有所图。

踟蹰片刻,皇甫嵩转而说道:“陛下,三辅之地尚未稳固,臣以为此事应优先考量。”

“太尉是想说韩遂?”刘辩挑眉问道。

皇甫嵩颔首,“正是。韩遂虽投降了朝廷,但此人反反复复,难以信任。”

“太尉在长安留兵一万,北地又有盖勋率左右羽林军驻守,足矣了,太尉可是还有什么担忧?”刘辩问道。

盖勋在之前就镇守长安,不管是对敌情,还是地形以及兵马的掌握,都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他先前能御守长安那么久,现在也一样可以。

对这个耿直的老将,刘辩毫不遮掩自己的信任。

“盖勋去了北地?!”皇甫嵩一脸惊讶的低呼一声。

此事,他同样不知情。

北地与京兆尹毗邻,按道理盖勋率军抵达,他应该是很容易就知道的。

“太尉不知?”刘辩也有些意外。

皇甫嵩对自己周边的兵力部署,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糊涂啊。

“若不是方才陛下提及,臣真的全然不知此事,看来盖勋将军将兵马遮掩的很是到位。”皇甫嵩有些尴尬的摇头说道,“竟然丝毫风声都没有露出来。”

若是盖勋刻意遮掩了兵马的足迹,这倒是勉强能说的通。

“若有盖勋将军在北地,遥督长安兵马,臣便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皇甫嵩继而说道,“臣留在长安的兵马,有半数以上便是盖勋将军曾经在长安征募的将士,若韩遂出尔反尔,届时盖勋将军调动兵马,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所以啊,太尉就不必过于忧心了。守成,朕以为应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朝廷而今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韬光养晦,待时机到来,克复凉州。”刘辩说道。

况且西面的防线,也不仅仅是这一道。

除了这两路正规兵马之外,荀彧在京兆尹屯田的人,随时也能操起干戈,变身兵马。

皇甫嵩愕然发现,他不过是出征半年,却好像已经有些跟不上皇帝对天下的谋划了。

“如此,朝廷确实可以腾出手来应对关东之事,只是袁绍虽不臣,但他以讨董为借口,将那天大的罪过遮掩了过去。如今朝廷出兵,臣倒不担心其他,只是觉得似有些师出无名。”皇甫嵩稍显含蓄的说道。

“荀卿,为太尉解释一下!”

刘辩懒得将这事的前因后果再给皇甫嵩说一遍,于是乎甩手扔给了荀攸。

“唯!”荀攸起身,通盘为皇甫嵩说了说东征之事。

听完之后,皇甫嵩的表情麻木了,那样子看着简直就跟被人抽了魂似的。

朴实的他,对这样不讲道理的征伐,实在是有些难以消化。

“陛下,这样做……会不会令天下人对朝廷失信?”皇甫嵩几乎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听的他心都有些乱。

这个谋划听起来,朝廷简直像个无赖似的。

不给粮食,就打你!

给了粮食,那就用你的粮食,再找理由打你。

而且,之后的理由更不讲武德。

竟是以袁隗谋逆,株连九族为由。

除非袁绍老老实实的受死,他要是稍微反抗一下,那也就是谋逆。

袁隗这个人皇甫嵩的观感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但他可以肯定的是,袁隗肯定不会真的做出谋逆之事的。他可以容忍别人谋逆,但绝不会自己主动谋逆。

这就是袁隗,打皇甫嵩知道此人以来。

他是好事坏事皆不做,完全一副不做不错的态度。

“有什么可失信于天下人的?天下人现在知道大汉还有朕这个皇帝吗?竟想这些有的没有的。一切说白了,朕就是要灭了他袁绍,给他一个理由,那就是给天下人一个面子!”刘辩蛮横不讲理的说道。

拳头硬了,刘辩的口气也自然而然的硬了起来。

耗费了大汉朝最后的一点底蕴,苦练一年,打造的十五万大军,刘辩觉得自己现在应该是有些底气这么说话了。

皇甫嵩无言以对,只能苦笑着微微俯首。

默默收起了劝谏的想法,袁绍那贼子,也确实该征讨。

而朝廷,也是时候该向天下诸侯展示一下武力了!

……

段煨及麾下被安排在了显阳苑附近。

建于延熹二年的显阳苑,是诸多皇家别苑中的一个。

占地面积也就是比西园稍微小一些,但里面也能容纳数万大军。

安营扎寨之后,段煨几乎是马不停蹄的立马升帐,召集诸将议事。

他环顾帐下诸人,尤其是在张济的脸上停顿了足足数息时间,这才沉声说道:“诸公,朝廷之气象诸公今日也看到了,道一句律令严苛,气象森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