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我们以后可能会经常见面(1/2)
就好比把知识尽可能的压缩,一起送进肚里。>
虽然没有正常学习来得有趣。>
但是真的能管饱啊。>
“都听懂了?”>
“都听懂了。老师,能不能趁热再给我来两套卷,我再试试?”>
说实话,给徐佑讲完这些题,王向宏都觉得累了。>
可徐佑却依然精力十足,似乎意犹未尽一般。>
“行,我再给你打两套。这次可以慢点做,不用那么着急。”>
“嗯,我能做多少做多少吧。老师您先忙您的去吧。”>
王向宏离开后,徐佑再次进入了深度学习状态中。>
接受了王向宏的亲自点拨之后,徐佑的数学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提高。>
同样难度的又一套试卷,徐佑明显做得顺了很多。>
当然,两套题目也只是有部分题型类似而已。>
有些题目,徐佑还只是有一些思路,并无法完全的解出。>
毕竟仅仅把刚才的两套试题弄明白,还是远远不够的。>
徐佑还需要积累更多的题目,去丰富自己脑海中的题库。>
忙完了班课的工作,王向宏赶紧抽空回到办公室。>
这一会儿的时间,徐佑又是做完了几道大题。>
拿起徐佑的试卷后,王向宏惊讶的发现。>
徐佑不仅依然保持着之前的超快速度。>
而且题目的得分率,也明显的提升了。>
“这孩子,学得也太快了吧!”>
王向宏的心里不禁再次对徐佑刮目相看。>
王向宏想着,上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
不,在王向宏的教学生涯中,还从来没有见过徐佑这样的学生呢。>
那些完全能够跟上集训的进度的,不被落下的孩子,就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而徐佑,却重新定义了对知识的学习方法。>
连题目涉及的知识还不熟悉,就可以通过王向宏的点拨,同时掌握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
这样强大的学习天赋。>
放眼整个华夏,能够做到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
当然,其实徐佑也并不是真的一点儿基础都没有。>
徐佑之前买的那些数竞教材,虽然没像学物竞那么仔细的看,但也都大致翻阅了一遍。>
所以,只要王向宏提到某个知识点,徐佑多多少少还是了解一些的。>
这样的学习方式,相当于把对知识的获取、强化、整合等多个阶段,直接贯彻到一起。>
也只有在深度学习状态下,徐佑的大脑才具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状态。>
“要不……先吃个饭,吃完饭我们再继续?”>
被王向宏这么一问,徐佑这才意识到,时间都已经过饭点了。>
“抱歉老师,听得太入迷了,您快去吃饭吧。”>
在深度学习状态下,徐佑并没有什么饥饿感。>
经王向宏这一提醒,徐佑也才意识到,自己也已经腹内空空了。>
……>
几天下来。>
通过这种高强度和高效率的学习。>
徐佑的数学水平,呈跳跃式的不断增长着。>
【数学:158→188↑】>
这样的水准,虽然不能保证进入国集。>
但只要稳定发挥,拿个金牌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结束了紧张的集训生活后,宁江省数竞队成员,登上了前往考场的飞机。>
这一次的决赛,在闽省榕城举办。>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但与h相比,除了科目不同,大致的考试流程还是差不多的。>
还是先来到酒店入住,并报道登记,领取物资。>
在排队报道的时候,徐佑突然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
“徐佑!”>
徐佑转身看去。>
发现是一个陌生的身影。>
不知是年龄小,还是长得稚嫩的缘故。>
徐佑总觉得,这个孩子好像比自己要小一些。>
“我们……认识吗?”>
“算我单方面认识你吧。在星城的时候,我们还一起合影来着呢。”>
说着,这个孩子拿出手机,翻出了那天的颁奖合影纪念照。>
“看,这个就是我。不过我也只拿个金牌而已,没进国集,你应该对我没什么印象。”>
徐佑这才明白,原来是和自己一起参加h的选手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