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你这次终于像个人了(1/2)
“好了,明天考试,今天大家可以早点回去休息了。”>
结束了最后一节课,胡峥也取消了今天的晚自习。>
连有学生想问胡峥问题,也都让胡峥给拒绝了。>
毕竟,这十天的训练营,是以选拔的目的为主。>
就是要考察学生在高压状态下,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只有在之后的省队集训中,胡峥才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省队队员进行提高。>
第二天一早,学生们来到了物理学院楼301,准备开始选拔赛考试。>
这次考试,只考理论部分,难度与最新国决的标准完全相同。>
5道大题,每道64分,共320分。>
时间从早上9点到中午12点,共3个小时。>
可以说,选拔赛的难度,是复赛的升级版。>
就算复赛能考到很高的分数,这次的选拔赛,也未必能考得多高。>
而因为这次考试的重要性。>
考生们的手机等电子物品,全部被收了上来。>
教室内安排4位老师监考,并有四台监控器全程录像。>
考场内还装有屏蔽器,屏蔽掉一切电子信号。>
可以说,比复赛考试的严格程度,只增不减。>
卷纸发下后,大家纷纷认真的答起题来。>
胡峥也亲自在考场中监考,并考察着考生们的答题状态。>
作为宁江省物竞省队的总教练,胡峥自己也知道,仅仅通过这十天的学习,其实是讲不了太多的内容的。>
这些孩子如果能够成功做对一道大题,都算是比较厉害的了。>
即使一道题也做不对,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些孩子中,最令胡峥印象深刻的,就是徐佑和胡书城了。>
相比复赛第一的徐佑,其实胡峥更看好胡书城这个孩子。>
胡书城在上一届物竞比赛中,就成功进入省队,并获得了国家级银奖。>
这一届,胡书城变得更加成熟,非常有希望冲击国金,甚至国集。>
对于徐佑,胡峥的感觉是,这个孩子并不算天赋极其出众的那种孩子。>
但徐佑真的是学得特别特别认真,而且总能给人感觉有着无限的活力。>
至于到底谁能走得更远,胡峥也不敢说得太死。>
这届四中算是捡到两个宝了。”>
而当学生们面对这五道国决难度的大题时。>
很多同学,心中并没有一丁点儿思路。>
这种感觉,有点像中考物理满分的学生,去做高一的物理题。>
看上去好像只差了一个等级而已。>
但其实是根本做不出来的。>
这十天来,即使他们付出了100多个小时的时间,去钻研物竞。>
但对于国决来说,这些时间,还是太少了一点儿。>
即使是徐佑,也感受到了题目的难度。>
两个小时过去,徐佑也仅仅完成了三道大题的解答。>
“不行……后面这两道大题,根本没什么思路。”>
徐佑可以确定,这十天来,胡峥并没有讲过这样类型的题目。>
不过,这也不是徐佑做不出来这些题的理由。>
总不能所有的题目,都要老师讲过,自己才会做吧。>
焦急之中,徐佑也在犹豫着,要不要开启深度学习状态,去解决剩下的这两道题。>
在短暂的犹豫后,徐佑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担心被监考老师和监考器记录下自己的异常状态,这倒只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徐佑并不想在大型考试之中,进行这种开挂般的举动。>
深度学习状态,还是用于学习中去吧。>
如果真的考不过别人,那徐佑也只能承认自己技不如人。>
三个小时后,这场选拔考结束了。>
交上卷纸,徐佑的表情有些失落。>
这最后的两道大题,徐佑终究是没有太明确的思路。>
也只能写出一部分公式,不让卷面空白。>
这还是徐佑这些天来第一次,在考试中如此受挫。>
但其实,像徐佑这样的,已经算做得非常好的了。>
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连一道大题都无法保证做对。>
“感觉这十天就学了个寂寞,等到做题还是根本做不出来。”>
“这题做得太绝望了,终于理解那些物理得个位数分的同学了。”>
“回宿舍收拾行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