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蓟京吗(1/2)
作为一名程序猿,如果拥有一头茂密的头发,显然是有些反常的。>
这甚至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个能力不够的程序猿。>
当然,每位程序猿都不想这样,只是因为从事的工作所困,无可奈何的结果。>
徐佑回想着这些年自己见到的种种脱发现象,觉得重点并不是程序猿这一职业,而是这一职业的习惯问题。>
“常工,你是不是每天晚上都熬夜?”>
“这么说吧,徐佑,你见过凌晨四点的蓟京吗?”>
“很少吧,我作息还是比较规律的。”徐佑说道。>
“我每天这个时候,还没有下班呢。”常晓平笑道。>
“那常工,你平时运动吗?”>
“也运动,休息的时候,会搞一些电子竞技之类的。”>
“饮食规律吗?”>
“这个还是挺规律的。每天晚上都会吃夜宵,咖啡更是必不可少。”>
听常晓平这么一说,徐佑心说,这不脱发才怪了。>
“常工,你要是能做到早睡早起,一日三餐,经常运动,多喝热水,应该就不至于这样了。”>
“算了,我做不到。还是找一个好的植发医生更现实一些。”>
“正好我师兄就植过发,回去我帮你问问。”>
两人谈话间,常晓平已经帮徐佑把数据拷完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徐佑开始了对原有建模仿真结构的分析,以及对串扰部分的实际测量。>
这一部分的结构包括介质基底、超导层、真空部分、控制线等等。>
而其中涉及到、需要测量的性质,也有很多。>
比如说,介质材料的电绝缘性能,空间结构、化学性质、介电常数等等。>
而在超导材料的部分,除了超导临界温度需要准确设置之外,有关超导材料的电导率、磁导率的设置,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因为在理论当中,超导材料在进入到超导态之后,理论上的超导电导率是无限大,磁导率为0。>
但在实际中,电导率和磁导率都会有一个具体值,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想要准确的进行建模仿真,难度非常的大。>
在这期间,徐佑反复的进行测量、建模、调式的工作,并多次与韩书斌、常晓平等人进行着交流。>
在徐佑和韩书斌、常晓平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对串扰部分的建模仿真。>
完成了这部分的建模工作之后,团队开始进行串扰的模拟测试。>
除了徐佑之外,韩书斌、常晓平等人,也都在现场参与着模拟实验。>
“韩院士,常工,经过我的多次调试比较,最终设置的电导率模拟值为1.2610^10/m,磁导率模拟值为9.3810^(-9)/m。我们现在分别模拟一下,在不同的端口励磁,对这三条控制线的影响。”>
“好的,徐佑,请开始你的测试吧。”>
徐佑先是对端口1进行励磁,同时关闭了端口2和3,通过仿真建模,去模拟这三条控制线上的磁场。>
随着徐佑的操作,在屏幕上,同步出现了三条检测线上的各种数据。>
通过对约瑟夫森结位置的磁场观测。>
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出,每两条控制线之间的串扰隔离度。>
“竟然真的如此准确!”>
看清了屏幕上的数据后,韩书斌不由得惊呼道。>
徐佑模型中的串扰隔离度的模拟值,与之前通过实验的测量值,相差真的非常的小。>
常晓平在看见数据之后,也是惊讶的张开了嘴巴。>
身为顶级程序猿的常晓平,知道想把这个模型很准确的模拟出来,难度有多么大。>
这不仅需要扎实的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对量子物理、电磁学等知识掌握和运用得非常娴熟才行。>
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的产生,徐佑接着对端口2和端口3进行励磁。>
同样,这两次所模拟出的串扰隔离度,也和实际测量值非常接近。>
看见这样的结果,整个实验室的人,都非常的兴奋。>
“在对三个不同的端口进行励磁后,得到的数据都非常准确,这基本证实了这套仿真建模的准确性。徐佑,幸好我把你找过来了,我就知道我的选择不会错的。”>
韩书斌当着整个实验室人的面,对徐佑大加赞赏着。>
此时,整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们,对于徐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这之前,他们也都听说过徐佑的能力,可还从来没有亲眼见证过徐佑的厉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