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我们不如换个角度(1/2)
在多次寻觅仍然无果之后,大家的士气,也没有一开始时的那么高涨了。>
“怪不得他们不愿意批给我们科研经费。这个课题,确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实在不行,我们还是退而求其次,寻找一些其他的天体,或是直接写点儿综述什么的吧。”>
罗文坤也并不是想轻易放弃,只是如果一直都没有任何进展的话,总不能最后交个空白的论文上去吧。>
“看来还是我这个课题选得太大了。这些数据虽然值得分析的东西很多,但主要的已经被他们分析过了,我们很难再从中发现什么新的东西。这一万块的科研经费,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林诗无奈道。>
楼嵩并没有参与到他们的议论之中,而是专心于软件的编程和建模工作。>
这个时候,徐佑觉得,应该更换一种思路了。>
“我觉得我们可能陷入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之中,或许可以尝试改变一种思路。我们先停一下,一起讨论一下未来的方向。”>
听徐佑这么说,林诗和罗文坤也不再抱怨,走到了徐佑旁边。>
楼嵩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想要听听徐佑有什么新的想法。>
“现在我们虽然对于天体的分析工作,已经远比刚开始要熟练了。但其实我们采用的方法,跟正常天文工作者并没有区别,甚至在设备上,还没有正常天文工作者的专业。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确实很难获得什么突破。”>
对于徐佑的观点,大家也都表示同意。>
可是,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又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法吗?>
“现在我先整理一下思路。首先我们肯定,在太阳系中,有极大的概率,存在这样的一颗未知天体。关于它的质量和轨道半径,我们已经计算出来了。但这种天体具体的类型,我们并不能确定,这个所谓的l-,到底是行星,还是其他类型的天体。”>
徐佑所说的这些话,大家其实也都是清楚的。>
根据已知的条件,也仅仅能够算出未知天体的质量和轨道半径了。>
除此之外,它的体积、密度等等条件,都是并不清楚的。>
“现在,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几乎都能肯定l-的存在,也都在寻找l-。可这么多年过去,却没有任何一家科研机构,宣布寻找到l-呢?”>
听徐佑这么说,大家也都陷入到思考之中。>
“这个可能性还是非常多的。可能是l-一直藏在某个天体的后面,被挡住了,所以无法观测到。”罗文坤说道。>
“相对其他的行星来说,l-还是距离我们实在太远了。这样一来,搜索的难度也要呈指数形式增加,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林诗的话也很有道理,根据计算结果,l-的平均轨道半径,是太阳系已知八大行星中,据太阳最远的海王星的20倍。>
这样遥远的距离,所需要搜索的范围,确实是相当巨大的。>
“也有可能,l-根本就不存在啦。”楼嵩笑道。>
听到楼嵩的话,林诗和罗文坤都有些尴尬。>
要是觉得不存在,那当初还同意选择这个课题干嘛。>
“别误会,楼嵩这是在讲冷笑话,你们习惯就好。”徐佑赶紧解释道。>
“是不是不好笑啊?”楼嵩挠头说道。>
“哈、哈哈、哈哈哈,挺好笑的。”>
“是啊,楼嵩,你真的好幽默哦!”>
徐佑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看来,天才也是有不擅长的地方啊。>
整理好情绪后,徐佑继续说道:>
“现在我们先假设,l-的密度跟地球是相近的。因为l-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0倍。这样的话,可以估算出,l-的半径,约为地球的2.15倍。”>
“因为l-具体的密度,我们还无法获知。但地球已经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密度最大的行星了。如果l-是行星的假设成立,那它的半径,也很可能要比刚才估算的还要大。”>
“这样的天体,如果说一直没有被发现,其实是比较奇怪的。那我们就按照刚才列出来的所有可能,一一的进行分析。”>
“首先,l-一直藏在某个天体的后面。这样的可能是非常小的,因为l-的轨道半径本身就很大,如果真的有另外一个天体,能一直把l-挡住,那它一定也存在于l-的附近,并且要比l-更大。要是是这样的话,另一颗天体也早就被发现了。显然这是不成立的”>
“有道理,那我这个可能先排除。”>
“接下来,是因为距离我们太远,搜索范围太大的缘故。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不过我也觉得不是特别大。对于一个比地球还要大的天体来说,这样的距离,并不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