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下吏部覆议(3/3)

,都还是地方上的角力,并没有闹到朝堂上去。

而这,从海瑞没有上奏徐家事,请求抓人就可以看得出来,他还是希望私下里解决和徐家的纷争。

这,或许就是海瑞顾念的那点香火情吧。

在蔡国熙看来,只要海瑞一直追查此事,徐阶不愿意还田于民,这事儿拖越久越好,遭罪的是徐阶,套住的是海瑞。

而他只要选择在合适的时候把这事儿上奏,就可以捅破天,让皇帝制裁徐阶,他在高拱那里就赚大了。

拖越久,越多丑事暴露出来,徐家的罪也就越大。

多好的事儿。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嘿嘿.”

想到这里,蔡国熙不由得露出笑容。

等他收起笑容时,蔡国熙就对师爷说道:“此时全赖先生功劳,巡抚衙门那边还请盯紧,有风吹草动及时知会我。”

“东翁放心。”

那师爷急忙说道。

京城,京察已经结束,吏部员外郎已将堂审结果成文,递送入宫,只等皇帝批红,按照京城结果,该走的走,该留的留,该升迁的就等着吏部行文。

张居正这段时间也很匆忙,他不断拜会内阁几位阁臣,推荐由葛守礼接替王廷的职位。

或许是因为在魏广德那里得到的支持,他拜访的第一个人不是高拱,而是先去了陈以勤那里。

既然魏广德选择支持葛守礼,那么陈以勤他们这个小集团是否会因此分裂,就是张居正最为好奇的。

王廷乞休的奏疏现在还留在乾清宫,皇帝暂时留中没有发回,这其实已经是一个信号,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科道言官现在没隔两三日必然有人上奏弹劾应天巡抚海瑞不职,在张居正看来,海瑞在隆庆皇帝心里那点信任正在被消磨。

就算皇帝对海瑞再有信心,也架不住弹劾奏疏不断飞进他眼中。

海瑞可不比高拱、陈以勤这些人,和隆庆皇帝有过潜袛那段时光,隆庆皇帝对海瑞的认识,更多的还是传闻,道听途说。

只要反复弹劾,隆庆皇帝终究有相信的一天,认为海瑞无法胜任巡抚一职。

终于,这一天还是让他等到了。

吏科给事中戴凤翔疏论:瑞沽名乱法,不谙吏事,每日开门受讼,动盈千纸,凡衣冠之族、饱暖之家远年祖产,悉听刁徒告赎,故民间有种肥田不如告瘦状之谣,至于散兵激变则粮饷不敷而取诸民壮之工食,议处驿递,则仇视过客将一应正支尽行革免,禁佃户不得完租,贫民不得偿债,皆迂颠之甚,不可一日居地方。

或许是被这些天科道言官疲劳轰炸有些烦了,隆庆皇帝这次没有延续以前和事佬的做法,而是亲自批示:下吏部覆议。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