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辽王事(2/3)

“正该如此,我记得去岁,似乎湖广按察使郜光先也曾上奏弹劾过,可让湖广按察使司也参与。”

陈以勤似是回忆的样子,随口答复道。

“确实,隆庆元年初,湖广按察使郜光先也曾弹劾过辽王不法,当时陛下下旨申敕。”

张居正开口说道。

李春芳点点头,似无所觉,而陈以勤只是诧异的看了眼张居正,显然对他如此知晓此事感到惊讶。

要知道,他们内阁阁臣,每天处理多少案牍,对这样的事儿,一般处理后没两月就忘记了,他也只是依稀有点印象。

“此事,应尽快让有司查办,毕竟时间拖得久了,一些事儿不好核查。”

张居正又提醒道。

李春芳抚须认同道:“在先帝大丧期间失礼违制,确实要尽快查明实情,该惩治要惩治,如虚假则要还人清白。”

说着,李春芳就看向陈以勤。

“好,那我现在就票拟,一会儿送入宫中。”

陈以勤明白李春芳的意思,当即说道。

其实,内阁处理关于宗室的弹劾也不少,不过直接把矛头指向亲王的很少了。

自从嘉靖皇帝连续处理多个亲、郡王后,让横行不法的宗室很是老实了一段时间。

这两年宗室不法又有冒头,不过多是一些王府的将军、中尉一类的低级皇室,处理也极是简单。

治罪、削爵。

只要不涉及王爵,基本上朝里朝外都没人有太多话说。

奏疏当天送进乾清宫,隆庆皇帝批示也很快,查。

随即,朝廷派出以刑部侍郎洪朝选为使,和湖广按察使司副使施笃臣前往江陵核查此事。

洪朝选从京城出发,路途遥远,自然就慢施笃臣一步。

不过没关系,反正只是按照陈省的指控核查,最后人证、物证洪朝选都要当堂核对。

这件事虽然让陈以勤有些奇怪张居正的态度,但也没当一回事。

要知道,张居正当初十来岁的时候可就在江陵被誉为“神童”,对这样的人家,陈以勤并不认为江陵有人家会和他们作对。

即便是辽王不开眼,也不该有这个胆量和一个可能入朝为官的人闹僵。

文官虽然对王室没办法,可天天上奏弹劾,天天被皇帝派天使训斥,也是让人很难受的。

他哪里知道,张居正家貌似还真和辽王府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

张居正是江陵几百年一出的神童,他十二岁就参加科考,连战连捷直接杀到乡试。

巡抚大人居然故意“走后门”,让他落第,理由是:这种天才太罕见,为了磨练他,不能让他太顺。

这个后门导致张居正十五岁才成了“少年举人”。

张居正少年中举,惊动湖广,张府立刻光芒四射。

作为江陵最显贵的门第,辽王府不能不有所表示,朱宪设宴招待张居正的爷爷张镇,以示庆贺。

说起来张府与辽王府关系匪浅,张居正自幼陪读于朱宪身边,张镇供职于辽王府任护卫。

在王爷府上当贵客,这脸面张镇一辈子没享受过。

所以,那一晚上张镇酒喝得很多,直到醉倒再也没能醒来。

孙子中榜,爷爷当天喝酒醉死,真是乐极生悲。

后世关于张居正和辽王府的恩怨,多关注于张镇在参加辽王府酒宴后醉酒身死,认为正是因为张镇死的不明不白,所以让张居正对辽王府产生仇怨,进而亲手促成辽王王爵被废一事。

因为那是江陵就有传言,说张镇之死就是朱宪故意搞鬼,为了发泄对张居正的不满。

至于发泄什么不满,那自然是作为陪读的张居正在朱宪母亲口中,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由此,其实也可以看出,张居正在辽王府陪读的时候,或许就已经和辽王朱宪生隙。

不管最初是谁引发的矛盾,但张居正借机报复辽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当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辽王若不是在江陵作恶多端,张居正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

要知道,那可是他的老家。

人言可畏,虽然没人敢在张家人面前说什么,可背后指指点点,就足够坏他张家的名声了。

陈以勤和李春芳都不知道张居正的爷爷居然有传言是死在辽王府,在这么处理后就没再当一回事,而是静静的等待着洪朝选的回奏。

派钦差大臣调查亲王,这么大的事儿魏广德自然也有听说,但是也不知道所谓张居正大罪中有辽王府这一桩,当然是什么也不会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