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一年复一年(2/3)

众人对孙武是越来越无语,偏偏只能赔笑,或是干脆当做没有听清楚在讲什么。

智瑶看着孙武,想道:「以前孙武给夫差效力,有太大顾虑没有培养自己的子嗣,除了早早兵败身死的孙驰,孙武的次子孙明和三子孙敌,还真的是无比平庸。」

这是孙武知道自己立下的功劳不少,不想子嗣之中有谁再表现得太出色,怕给家族惹祸。

轮到孙武给智瑶效力,想要挽救孙驰、孙敌已经很难,只能倾心教导孙儿辈了。

所以,刚才孙武讲那一句话就一个意思,希望智瑶别给孙驰或孙敌什么重任,又暗示孙儿辈可以得到重用。

诸夏自古有尊老的习俗,只是不像到了西汉用官方权威正式给予活到几岁的人一些特权。

至于西汉给老叟特权?那是汉武帝年纪大了进行反思,意识到战争带来的问题,先给一些老兵特权,后来汉庭中枢延续下去,慢慢也就让年纪大的人拥有了特权。

两汉的习俗在后面的诸夏王朝得到延续,异族入主中原的话,只有一个满清继续执行,其余异族政权并没有采纳。

异族那边,他们奉行的是适者生存,由于栖息环境恶劣的关系,年纪大了的老人很难得到奉养,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去野外自生自灭了。

君臣很难得才有以放松方式相处的机会,有些人也就想趁着这种氛围提出一些诉求。

智瑶并不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对待功臣上并不亏心,只是也在提防某些现象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人将诉求提出来,慢慢见到智瑶有些皱眉,聪明人开始转开话题。

「大王,三年抑或五年,展开灭楚之战?」司马穰苴警告地扫视了一些人,笑呵呵地对智瑶问道。

若是在正式场合,司马穰苴根本不会问,智瑶也很难给出答案。

今年是原国吞并宋国的第二年,也是做最后一统之战准备的第一年。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原国大体上没有出现什么大事。

现阶段仍旧在频繁爆发战事的地方,主要是集中在东南那一块,原军剿杀不服之人,跟楚军持续着小打小闹。

原国与楚国已经进入交战状态,其它区域却是保持一种你不犯我我不犯你的态势。

去年秋季时分,东北那一块东胡寇边,遭到了原国边军的有力反击,东胡丢下近千具尸

体,跑进山林再一次消失不见了。

原国现在顾不上东胡,只要将东胡拦截在国门之外,暂时并没有动作太大的军事反制行动。

有鉴于以后原国一定会入侵东胡,边军现阶段主要是以摸索地形为主,再找到东胡的栖息地,为日后进军做先行准备。

与此同时,原国在夏屋山的边军回报,说是代地几乎没有人烟,智瑶命令边军向代地移动,建设相关的驻军地点,对代地实施占领。

代地既然空了,只能说赵氏代国全数搬迁到了大河九曲区域。

智瑶对赵氏代国发生了什么事情未必事事尽知,大体上的动向还是能够掌握。

现阶段,赵毋恤想要跟义渠深度结盟,同时在拉拢白翟,想要组建联盟对付楼烦。

义渠对北上一点兴趣都没有,倒是对秦地非常垂涎,屡屡邀请赵氏代国合兵南下进犯秦地,遭到了赵毋恤的拒绝。

并不是赵毋恤对原国突然间变得很友爱,纯粹是他很清楚根本惹不起原国,现阶段不想招惹来原军的攻伐。

智瑶知道赵毋恤在拿什么主意,无非就是趁原国暂时顾不上,赵氏代国想要用征讨楼烦来增加人口与资源,等待原国与楚国进行生死之战,再找机会南下嘛。

原国与楚国什么时候展开大战?

在智瑶的计划中,原国应该先巩固在燕地、郑地、宋地、鲁地、吴地的统治,起码不管是占领下来,还要能够获得产出,并且当地有一半以上的人愿意为国家出力。

现阶段,由于三桓接受现状的关系,鲁地那边最为平稳,不止能够贡献税收,征召徭役以及兵源也没有出现问题。

郑地一开始对原国的反抗跟吴地差不多,后来大批受到征召的人获得属于自己名下的土地,变得跟齐地起初的情况差不多,三年过去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有自己的恒产,社会环境变得安稳下来,求战意识上比齐地的人更浓烈。

再来就是宋地,他们的君王变成了原国的伯爵,公主还是原国的太子妃,尽管存在反抗原国统治的现象,大体上还是显得相对安稳。

燕地的情况不少,直至近期边军抵御东胡在国门之外的消息传开,当地的人才开始尝试接受原国的统治。

总的来说,智瑶很满意各项事情的进展,打算耗费三年的时间来打造一个平稳期。

在这三年的时间之内,各郡县需要做的就是每年花费一个季度,各县、乡、里、村展开就地军训,再将相关数据禀告给中枢。

这是智瑶想将国家有多少兵源摸个底,做到正式征讨楚国的时候,对能拿出多少军队用于楚国的灭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