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3/4)


城外不远处,有不少棚子。

此刻宋震在棚子里。

十余将领正在为他送行。

宋震戎马半生,平日里不显山露水,此刻才露出了些峥嵘。

“没有文官来送行,狗曰的,都是狼心狗肺之辈!”一个将领骂道。

“宋公在兵部多年,栽培了不少人,如今却都做了缩头乌龟。”

宋震的致仕过程太过仓促,外面有人放话,说宋震这几年得罪了皇帝。

这番话引发了些别的变动,譬如说兵部中,宋震的几个心腹都靠边站了。

“多谢了。”宋震没有辩解,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喝了酒,他看着这些故旧,心中再多不舍,也知晓终有一别。

而且这一别,就是死别。

再也没法见面了。

“老夫这便去了,诸位,保重!”

宋震拱手。

众人行礼,肃然道:“宋公保重!”

宋震刚上了马,就听身后有人喊道:“宋公!”

他回头一看。

不禁笑了。

“那些得了老夫助力的不肯来,只是和老夫几面之缘的这个年轻人却来了。”

杨玄近前,行礼,“我刚到长安,得知宋公归去,特来送行。”

宋震问道:“此战,你觉着南疆军如何?哎!都致仕了,还问这个作甚?”

杨玄说道:“南疆军颇为悍勇,唯一的问题是,异族人太多。”

“没办法,钱粮,加之南疆偏僻,那些人不愿去。”

二人轻轻说了些此战的情况。

不知不觉,离长安越来越远了。

直至前方出现一个关卡。

“你再送,就要把老夫送到老家了。”宋震笑道。

杨玄说道:“宋公对下官的谆谆教诲,下官此生不敢或忘。”

他无法忘怀这位老人当初的帮助,那种毫不利己,一心为了大唐的执着,对他的影响颇大。

从晏城到宋震,到罗才,杨玄并未发现,自己的三观随着和这些人的接触,渐渐在转变。

“好好干!”宋震颔首,“对了,此次归来,可曾换地方?”

“并未,依旧在陈州。”

“这是好事。”

杨玄心中微动,“是好事?”

“年轻人立功就想升迁,这是常理。可许多时候,蛰伏一阵子不是坏事。”宋震看着他,欲言又止,然后莞尔一笑,“都告老还乡了,还顾忌什么。”

“子泰可知人臣本分?”

这话问的……杨玄说道:“臣子当对陛下忠心耿耿。”

宋震抚须微笑,一脸云淡风轻。

老头这是临走之前的教诲,应当是振聋发聩的话。

“错了!”

嗯?

哪怕知晓宋震临别前的教诲不简单,但这个回答依旧让杨玄愣住了。

“错了?”

“大错特错。”

“还请宋公赐教。”

“老夫下面这番话,你自己知晓就够了。”

“是。”

宋震叹息,“帝王都想着天下臣子对自己忠心耿耿,大部分如此。可当今……这番话老夫说出来就不会认。”

“是!”

“当今却不是如此。越是那等表现的忠心耿耿的,越是被他猜忌,越是得不到重用。子泰。”

“宋公。”

“你仔细想想当今的过往。”

宋震说了一番犯忌讳的话,对他堪称是掏心掏肺,这种对后辈的提携和关爱之心,让杨玄心中感动。

他仔细想了想。

李泌出生于皇室,父亲李元是宣德帝和武皇之子,他自己是正牌的皇孙。

可李元却不是太子。

孝敬皇帝威望颇高,李泌当年见到这位伯父时,据闻很是恭谨,甚至是孺慕。

而对宣德帝和武皇,李泌表现出了为人儿孙的孝顺,又表现出了对帝王的忠心耿耿。

正是这番无懈可击的表现,让帝后,以及孝敬皇帝都对他关爱有加。

也是因为这番表演,让李泌得以接触到了一些资源。而这些资源在他们父子发动政变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可以说,李泌就是靠着表演才成就了帝位。

可,这和臣子的忠心耿耿有何关系?

杨玄不解。

“不明白?”宋震问道。

“是。”杨玄低头请教。

“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妓,想蛊惑一个老鸨卖身。”

宋震拍拍他的肩膀,“小子,前途漫漫,好生走着啊!”

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妓,想去哄骗老鸨卖身?

老鸨本就是哄骗女子卖身的人。

这不是班门弄斧吗?

臣子对帝王的忠心耿耿有几分真?

大家都心知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