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削藩送小命,姐夫投义兄!(2/3)

石敬瑭永诀,他们没能再度相见。

李从厚与他的谋臣经过深思熟虑和周末策划之中,他们决定首先对潞王李从珂下手!

当时,李从珂的长子李重吉担任禁军控鹤都指挥使,女儿李惠明(法号幼澄)在洛阳出家。

朱弘昭将李重吉外放到亳州任团练使,削去其禁军军职,又将李惠明召入禁中,实际上是作为人质。

李从珂见儿子外调、女儿内召,知道朝廷对自己有猜忌之意,心中疑惧不安!

应顺元年(934年)二月,李从厚听从朱弘昭、冯赟的建议,通过枢密院调令对凤翔、河东、成德、天雄四镇节度使进行易地调动,并派使臣监送。

其中,李从珂被调离凤翔,改镇河东。

李从厚本想借此削弱四镇实力,但因未按朝廷规制下达制诏,引起各节度使的极大不满。

此时,李从珂对李从厚及其朝廷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在部将的鼓动下,他们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叛乱!

得知李从珂叛乱消息后,李从厚忙征调西都留守王思同、护国节度使安彦威、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等六镇节度使,联军征讨凤翔,同时将李重吉幽禁于宋州(治今河南商丘)。

同年三月,朝廷派遣的诸道军马汇集凤翔城下,大举攻城。

大战开始后,由于凤翔城的护城河浅,守备力量薄弱,东西关城接连失守,城中叛军将卒死伤严重。

于是,李从珂身先士卒登上城头,向攻城的唐军将士们慷慨陈词,他讲述了自己为李嗣源和唐朝立下的赫赫战功,同时哭诉朝廷信任奸佞,无罪诛杀功臣!

李从珂恸哭不止,他演讲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两军将士!

当时,唐将张虔钊负责主攻城西南,因急于求功,他命亲军持刀刃驱逼士卒攻城!

听了李从珂演讲的唐军士卒,他们对唐将张虔钊的所作所为更加愤怒不已,他们纷纷倒戈李从珂,反攻唐军!

随后,唐军羽林指挥使杨思权、严卫步军左厢指挥使尹晖趁机率部投降李从珂!

王思同、张虔钊等六镇节度使带领唐军,被李从珂的军队打得大败,溃散逃窜。

随后,李从珂带领大军乘胜东进,攻入西都长安(治今陕西西安)!

李从厚得知诸道军马兵败凤翔的消息后,他不禁惊慌失措,在朝堂上对朱弘昭、冯赟等人说:“先帝辞世之时,朕本无意争夺帝位,都是被诸公所拥立。朕幼年继位,将朝政委托于诸公,对诸公所定的国家大计无有不准。这次兴兵讨伐凤翔,诸公无不自夸,称平叛不足为虑。如今事已至此,诸公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扭转祸局?如果没有,朕便西去迎接潞王,以帝位相让,如仍不免罪责,纵然是死也心甘情愿。”

朱弘昭、冯赟惶惧不安,无言相对,他们知道李从厚就算让位给李从珂,李从厚及其朝廷的人也都必死无疑!

随后,李从厚遣使宣召石敬瑭(时任成德节度使)入朝,想让他率军抵御凤翔军东进。

此时,侍卫都指挥使康义诚打算投降李从珂!

于是,康义诚向李从厚请求,让他带领京中禁军出征去迎战李从珂!

但是,朝廷禁军马军指挥使朱洪实则主张以禁军坚守洛阳。

康义诚与朱洪实争执不休,而且相互攻击对方想趁机造反!

李从厚难辨是非,竟然将朱洪实斩首!

随后,李从厚倾尽朝廷府库,大肆犒赏禁军,并许诺平乱后还有重赏。

禁军军士并不因为重赏而感念皇帝恩德,他们反而更加骄纵,行军途中肆无忌惮,扬言要到凤翔再跟李从珂领一份赏赐。

不久,李从厚又命处死李从珂的子女李重吉、李惠明,李从厚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李从珂!

李从珂攻破陕州(治今河南陕县)后,传书慰抚京中百官,称自己此番入京只诛朱弘昭、冯赟两族,让其他人不要忧虑。

以此同时,康义诚带领朝廷禁军刚行至新安,便已百十成群,争相奔向陕州。

当康义诚带领部队到达陕州境内的乾壕时,他的麾下仅剩几十人,于是他向李从珂请降。

得知朝廷禁军投降李从珂的消息后,李从厚忙命宦官召朱弘昭入宫,商讨对策。

朱弘昭却以为皇帝是要追究自己的罪责,他慌忙投井自杀。

京城巡检安从进早有投降李从珂之意,他趁机攻杀冯赟,诛灭其族,而后派人将朱弘昭、冯赟的首级送往李从珂军中。

李从厚见洛阳已经无法据守,决定放弃洛阳,逃奔魏州,再图谋复起。

他命孟汉琼先行到魏州安排诸项事宜,并让亲信慕容迁率所部控鹤禁军把守玄武门。

但孟汉琼一出城门,便单骑奔向陕州,也投降了李从珂。

当夜,李从厚从玄武门逃离洛阳,带着五十名侍卫逃奔魏州。

慕容迁原本表示会率部随行,但当李从厚出城后却关闭城门,他派人与李从珂联络投降事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