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太后施压 (二合一)(2/3)

前来!”

有了孙太后的主动提问,郭敬刚好趁此机会,把太师也先交代过的和议之事全盘道来。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景泰帝朱祁玉正在跟于谦商讨着军务。

蒙古大军撤退之后,除了本部的主力还能保持着纪律性,其他一些诸如哈密、女真等等仆从军,基本上是去乌合之众。哪怕到了逃命的紧要关头,都还没有忘记顺手去打劫一番,被各路明军给纷纷击溃。

不过追击到了最后,还有一支蒙古劲旅挡在了明军面前,他就是孛罗率领的两万殿后精骑。

孛罗认真来说同样是太师也先的兄弟,只不过没有血缘关系。蒙古人习惯收养阵亡兄弟,或者遗霜的孩儿为自己的子嗣,以此来保证部族的人口旺盛。

所以他率领的这两万精骑,就不是仆从军那群臭鱼烂虾可以比拟,大部分是瓦刺部精锐,搭配着小部分鞑靼部的骑兵。

现在摆在于谦跟朱祁玉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绕过这支断后骑兵,不与他们过多纠缠,直接追击太师也先率领的蒙军主力部队。

另外一种自然是想办法把断后部队给吃掉,然后再继续追击。

按照正常的行军部署,很明显第二种选择更为合适。但是这两日追击下来,也先袭击辽东的迹象愈发明显,如果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吃掉这支断后精骑,那么辽东军就等不到援军。

至于沉忆辰率领的三万多兵马,于谦说实话并没有多大的信心,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蒙古本部战兵差距甚大。

就在朱祁玉跟于谦准备做出决断的关键时刻,郭敬领着皇太后孙氏走进了武英殿。

看到是皇太后前来,朱祁玉就有着一种莫名的心慌。这段时间孙太后跟钱皇后,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反正各种施压要求他趁机把太上皇朱祁镇给迎接回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次依然如此。

“儿臣拜见母后。”

“臣拜见太后。”

面对朱祁玉跟于谦的行礼,孙太后很随意的抬了抬手,然后径直走到朱祁玉的跟前说道:“皇帝,哀家听说鞑虏派来了和议使团,可有此事?”

听到是关于和议使团的事情,朱祁玉赶到心中一沉,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回禀母后,确有此事。”

“那你为何不与鞑虏和议,迎接太上皇回京?”

“如今鞑虏北退,再晚的话太上皇就得被掳去漠北苦寒之地,尔等于心何忍?”

皇帝的搪塞,朝臣的敷衍,这些事情孙太后通通看在眼中。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她懂,只是朱祁镇一旦被鞑虏给带到漠北,想要再解救回来无疑是难上加难。现在鞑虏势弱主动要求送回,此时不谈更待何时?

“母后稍安勿躁,儿臣已经派了礼部跟鸿胪寺官员前去协商,定让把皇兄迎回京师。”

朱祁玉赶紧安抚了一句,于谦等朝臣还在这里,事情闹大了有损皇家颜面。

“这般说词哀家已经听过无数遍,鞑虏已经给出了和谈条件,只要大司马放弃追击,他们便能把太上皇给恭送回来,难道这等条件还无法答应吗?”

听到孙太后说出这句话,朱祁玉心中有些疑惑,也先的和意条件自己都才刚刚知道,太后是如何得知的?

于是乎他把目光望向了一旁的郭敬,看着对方那惊慌的神情,朱祁玉就明白了缘由。

只是朱祁玉还是有些无法理解,自己这般厚待郭敬,让他返回京师述职转任御马监掌印,为何还要站在太后跟太上皇的那边?

“母后,鞑虏诡计多端,此前多次拿皇兄欺骗朝廷,万万不可亲信。”

“皇帝不试试如何得知?哀家看这次鞑虏诚意很足,他们甚至说愿意把太上皇领到两军阵前,只要大司马麾下兵马暂停追击数日,让他们安然返回漠北,便能保两国和平共处!”

“母后,并非儿臣不愿意试试,而是……”

就在朱祁玉打算继续解释的时候,孙太后忍耐却到了极致,她愤怒呵斥道:“哀家虽不是你生母,这些却待你视如己出,上皇更是顾及手足之情没有放你外出就藩。”

“身为大明天子,岂能是不忠不孝之辈!”

忠孝两字,放在古代就是绝对的道德准绳,孙太后说出这句话,无疑是在警告朱祁玉他的举动,是对曾经的皇帝朱祁镇不忠,是对自己这个母后不孝。

要是此事流传出去,对于朱祁玉威望造成极大的打击,甚至是皇位不稳。毕竟景泰帝的法统,来自于孙太后的懿旨以及朱祁镇的禅位诏书。

“母后息怒,儿臣知错。”

没得选择,景泰帝朱祁玉只能低头认错,否则就坐实了自己是不忠不孝之辈。

看到朱祁玉服软,孙太后也换了一种温和语气说道:“哀家并不是想要干涉朝政,而是鞑虏这次退去之后,太上皇就得身处万里之外的漠北苦寒之地,他的身子骨如何能撑得住?”

“算是哀家请求皇帝,答应鞑虏的和议条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