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老三打上了门(2/3)

人死如灯灭,老皇帝感念鳌拜的维护之情,追赠他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也就是一等男爵。

这就算是正式平了反。

玉柱的孩子还没出生呢,连男女都分不清楚,就得了个世袭的爵位。

而且,这个世袭的爵位,乃是正三品爵。

走科举之路进入官场的汉臣,只有千分之一的幸运儿,才爬得进三品的天堑。

气不气人?窝不窝火?

但是。没办法,谁叫胎儿的亲爹利害呢?

客观的说,老佟家从佟图赖发迹开始,连续四代人的努力,才推着玉柱达到了人臣的巅峰。

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

今天的陛见,老皇帝完全没问公事,一直和玉柱聊着家常话儿。

直到,外面来报,德妃娘娘来了。老皇帝才像刚刚想起一般,淡淡的说:“叫嵩祝!”

首席满洲大学士嵩祝,最近有些不爽。

老皇帝封赏玉柱的时候,总爱拉着他下水,这叫什么事儿嘛?

而且,旨意的重赏,嵩祝打心眼里,都是反对的。

只是,在老皇帝的积威之下,嵩祝不得不就范罢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抚远大将军玉柱,平定那曲有大功于朝廷,晋文渊阁大学士,仍兼户部尚书,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悉着玉柱办理,钦此。”嵩祝一边大声念诏书,心里一边泛酸。…。。

娘滴,玉柱这个佞宠,未及而立,竟然已入文渊阁为相。

再过几年,还不得顶替了嵩祝啊?

这人呐,红眼病泛滥成灾的时候,也就自动忽略了玉柱立下的盖世奇功!

从东阁大学士到文渊阁大学士,玉柱其实并不太在意,那不过是个体面罢了。

但是,办理正蓝旗的三旗事这个就厉害了。

早在清军入关之前,皇太极就另立了汉军八旗,目的就是想分薄满洲八旗旗主的权势。

等清军入关之后,从顺治到康熙,也都致力于削弱满洲旗主们掌握的权力。

尤其是康熙登基之后,先是抓了鳌拜,拿到了亲政大权。接着,又设立了南书房,分薄了内阁和议政处的权柄。

然后,康熙又创造性的有了新发明,整出了办理三旗事的名目,并安排他的亲儿子们,逐渐架空了各个旗主。

这里的三旗,以玉柱为例,指的就是正蓝旗下的满洲、蒙古和汉军。

老四能够把年羹尧笼络进手心里。除了年氏是侧福晋之外,还靠了办理镶白旗三旗事的大实权。

要知道,整个年家,都属于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的麾下。

八旗里分分合合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让铁帽子的那八个王爷,尽量靠边站!

正蓝旗汉军都统,那可是佟图赖崛起的职务。

玉柱的玛法佟国维,临致仕之前,一直惦记着,而不可得的宝座。

现在,整个正蓝旗,都落入了玉柱的手心里,可想而知,老皇帝对他有多信任?

就目前而言,除了老四、老五、老七和老十二之外,玉柱是第一个办理三旗事的外姓勋贵。

说实话,老皇帝对老十二也不薄了。

就在玉柱就任抚远大将军的时候,老十二被授予了办理镶白旗满洲、蒙古和汉军三旗事的实权。

等嵩祝念完了诏书之后*,玉柱并未马上接旨,反而跪到了老皇帝的跟前,小声说:“回汗阿玛,办理三旗之事,责任太过重大了,臣儿真的不敢奉旨。”

老皇帝微微一楞,紧接着,火大了,抓起佛珠,狠狠的砸到了玉柱的身上,厉声骂道:“混蛋,尽想着偷懒的美事儿,你想活活的气死朕躬么?”

见老皇帝动了真怒,嵩祝等人,全都吓得跪满了一地。

说来也是奇怪,被老皇帝拿佛珠砸了之后,玉柱反而老实了,规规矩矩的说:“汗阿玛,您别动怒啊,臣儿领旨谢恩。”

“嗯,乖乖的听话就对了嘛。”老皇帝见玉柱服了软,便抬手指着地上的那串佛珠,“喏,赏你了,算是提前犒劳你的辛劳。”

嵩祝眼尖,他已经看清楚了,地上的那串佛珠,其实是老皇帝御门听政时,才会拿在手里把玩的珍物。

等嵩祝退下后,老皇帝见左右无人,便拉着玉柱的手,硬拽着他,坐到了身旁。

“柱儿啊。你汗阿玛我,年事已高,正指望着你出大力呢。乖啊,别成天惦记着偷懒,只想躲在外头花天酒地了。”老皇帝像哄三岁孩童似的。

玉柱心里明白得很,随着老皇帝的年纪越来越大,帝国的接班人,及交接班时的权力架构,逐渐提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