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骑兵墙初建(2/3)


刘兴祚笑着点头,说道:“他还是郭将军的结拜大哥,在援朝作战时并肩杀敌而结下的友谊。”

援朝作战时,郭大靖还只是个小旗官,然后是百户、千户,现在已经是游击将军,连半年时间都不到呢!

众人心中生出感慨,但很快又被骑兵的训练所吸引,议论着、赞叹着,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想法。

虽然并不一定要与建虏进行骑兵的交锋作战,但有没有对抗的兵力,却是迥然不同的事情。

就好比两人打架,不是非用兵器,但你有没有,在心理上却完全不同。

骑兵虽少,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东江镇从无到有,再到能够牵制建虏,不也是几年就发展起来的。

只有与建虏厮拼血战过,才会明白要平辽灭奴有多么难,谁敢说出三五年的时间,也不怕风大打了舌头。

所以,东江镇的将士们深知击败建虏的艰难程度,才不会心急,为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战力的提升,而感到欢欣鼓舞。

骑兵墙的演练终于结束了,两部官兵放慢了速度,各自集结。

尚可义作为旅顺的骑兵队指挥,特意来到刘奇士跟前,伸出大拇指称赞,“惭愧惭愧,刘将军练得好兵,我部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刘奇士心中得意,可还假装谦逊,拱手道:“尚将军过奖了。两部骑兵都练得不错,哪有什么差距?”

尚可义哈哈笑着,说道:“刘将军不必过谦了。没有比较,某还沾沾自喜。这一拉出来,确实不如贵部。不过,某也是受益匪浅,从刘将军这里偷学了不少东西。”

“说偷学就过了。”刘奇士笑着说道:“好象我们藏私似的。”

尚可义意识到确实用词不当,便岔开话题,把这事遮过,与刘奇士边走边说,热切地探讨起训练经验和心得。

骑兵墙的集体作战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对骑术的要求。使得后天训练的骑兵,能够与马背上的民族进行抗衡。

而这种战术打法之所以能获得成功,还是抓住了游牧或渔猎民族的最大弱点,那就是人口少,拼不起。

农耕民族的优势就在于人多,资源广,底蕴厚实,科技水平高,武器装备好。

从萨尔浒之战到现在,明军已经损失了多少人?若是换成建虏,一次上万人的死伤,就足以伤筋动骨。

只要贯彻这个原则,与建虏展开持续的消耗战,凭大明的体量,足以击败建虏。

可惜,象郭大靖这样有着清醒认识,并不断付诸行动的将领,无论是东江镇还是关宁军,都是少之又少。

求战的**,杀敌的手段,必胜的信心。

郭大靖三者兼备,也确实不是别人所能比的。

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郭大靖全身心投入到对夜不归的严格训练中。

此次出征,拔除建虏的哨地至关重要,他要亲自出马。可以后呢,还是需要夜不归也具有使他放心的作战能力。

伪装潜伏、攀高卧低、涉水急行、侦察刺杀……这些科目在普通部队里也有训练,但夜不归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怨言?累得半死也不敢有,人家郭将军还生龙活虎,亲自巡查布哨呢!

放弃,回普通部队,还不够丢人的。待遇高了一档,别人都瞅着羡慕眼热,一下子又打回原形,脸往哪搁?

为了家人能吃得好一点,为了自己的脸面,五十名夜不收咬牙坚持,终于坚持到了令郭大靖满意。

除了两名在训练中受伤,不能参加行动的,全部合格,得到了三天假期和银钱马肉的奖励。

这是战前的休息,和家人团聚,然后就奔赴战场,与敌人展开生死较量。

郭大靖却没有休息,检查了其他部队的准备情况,以及武器装备的数量,才勉强有了一天半的休息。

“靖哥哥,你黑了。”蓉儿往嘴里塞着饺子,不时看着郭大靖,还露出心疼的神情。

藤野英看着郭大靖的黑脸,有些埋怨地说道:“用得着以身作则,跟着一起摸爬滚打吗?”

当然需要,否则怎么建立威信,怎么让士兵心服口服。

郭大靖呵呵笑着,对于肤色的变化不以为意。

经过这半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他感觉到自己已经回复到巅峰状态,充满了对战斗的渴望和必胜的信心。

李秀姐强笑着,把孙嫂刚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饺子,推到郭大靖面前。

又要出征了,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担惊受怕,夜不安眠。但李秀姐也知道,这是自家男人的责任和使命,他是军人,是将军。

郭大靖把蘸料给妻子推过去,拿起筷子,吃着香喷喷的饺子,随意地说笑着,想让妻子暂时抛开惆怅的情绪。

“赵光他们三个跟着部队训练,表现得怎么样儿?”郭大靖问着藤野英,“不会成累赘吧?”

郭大靖训练夜不收,刘兴治等军官则负责部队,连藤野英也带着几名医护参加了训练。

“勉强合格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