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犀利的伏击,支前(2/3)

个建虏,就这么被全部消灭了?!

包括刘兴治在内,参战的所有军官士兵都预料到胜利,却万万没有想到会赢得这般轻松。

什么冲锋,什么厮杀,甚至连喊杀和呐喊都没有,就是闷头地张弩射箭。伤亡也有,不过是建虏顽抗射出的箭,射到了几个比较倒霉的士兵。

伪装隐蔽的作用,掩体的作用,终于显露无遗,没有人再会为了辛苦劳累而抱怨。

“可惜了这些战马。”刘兴治连连摇头叹息,为死伤的近百匹战马嗟叹不已。

乱箭之下,人和马哪里能分得那么开,能得到五六十匹,已经是不错了。

郭大靖看着士兵把伤马一一杀死,让它们少遭点罪,也很无奈。

“不要带太多东西,撤退时过于沉重。”郭大靖嘴上这样说,却打定主意要支开手下,把扔下的死马、盔甲、武器都收入空间。

如果不是有这个便利,他也没办法把所有战利器都携带而走。这是在敌占区,要赶路撤退,而不是搬家。

刘兴治领命而去,督促着士兵们加快打扫战场的速度。

伏击提前了,但撤退的时间却没有变。再吃上一顿热汤热饭,稍事休息后便出发,一夜的时间,能大大提高安全系数。

鞍山驿堡内又忙碌起来,大量的马肉分发下去,在火上烤、锅里煮,成为突击队和百姓们的干粮。

没人知道,最后一个回来的郭大靖,已经把战场上打扫得更加干净,空间内又积攒了一批吃的、用的。

郭大靖的计划是沿着原路撤退,并顺手摧毁建虏的几个庄园,解救几个村屯的百姓。

来的时候小心翼翼,唯恐暴露,并不是力量不够。可回去就不用考虑那么多,情报已经摸清,庄园和村屯的人马也不多,打起来不是很费力气。

况且,他们走的多数都不是大路,建虏就是想追击,也发挥不出骑兵的速度优势。

当夕阳向着大地洒下余晖,把山峦、树林、原野、城堡都染成红色时,突击队井然有序地开出鞍山堡,很快地消失在行将落下的夜幕里。

………………

清晨的阳光温暖而舒适,李秀姐来到院子里,再次观察着种下的辣椒和西红柿。

小苗已经冒出土,嫩绿嫩绿,叶片上还残留着几滴露珠,能让人感到生命的茁壮。

土还是疏松的,也不干,李秀姐细心地检查了一遍,才去洗漱做饭。

这是郭大靖和她一起种下的,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她希望能早点长大,开花结果,给郭大靖做喜爱的菜肴。

男人出岛作战已经七天了,李秀姐记得清楚。男人说过,顶多个把月,就能回来,可她却希望顶多的日子不算数,能越快回来越好。

“阿秀。”孙嫂把李秀姐请出了灶房,笑着说道:“饭一会儿就好,你去叫小妮,嗯,蓉儿和秀成吧!”

李秀姐苦笑了一下,虽然孙嫂和王嫂都是好意,不让她干活儿,可成天没什么事做,让她很不适应。

唉,除了些家务活儿,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李秀姐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什么将军夫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要有丫环佣人侍候着。

可别人不这么看,特别是这几个乡亲,可把郭大靖看成是救命恩人,是他们最大的依靠。

爱屋及乌也罢,对李秀姐的乡亲情也好,大家都多加照顾。名义上是给郭将军撑门面,实际上就是热情的相助。

蓉儿和李秀成被叫起,吃过饭便去村上的学校读书识字。

这是郭大靖到广鹿岛后的新举措,不过是花费些粮食,请了村里一位读书人当老师。连秀才都不是,可教孩子,还是够了。

陈有善忙着郭大靖安排的工作,没有时间教李秀姐。现在倒是反了过来,蓉儿和李秀成每天晚上把学的再教给她。

日子平平淡淡,李秀姐却非常满足。除了对男人的担心和想念外,这可能是她最安心的时期。

因为援朝作战的胜利,朝廷补发了粮饷,再加上皮岛的生意,东江军民的生活有了些改善,也暂时没有饿死的风险。

广鹿岛的情况要更好一些,别的岛还是算着花费,想着能捱更长的时间。可郭大靖却大方得很,除了南方购粮,还有空间内的物资,都成为他的底气。

其实,郭大靖入岛之后,岛上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善,却也不是太过明显。但眼睛看得见,切身能感受到,对于淳朴的老百姓来说,就是值得高兴的。

郭大靖的名声算是打响了,李秀姐的不方便也多了。

她倒是想出去转转,力所能及地干点活儿,哪怕是到海滩捡点海鲜。可村中的百姓差不多都知道郭夫人,没见过也知道她的特征。

遇到人就恭敬地施礼,陪着笑脸问候,有过一两次,李秀姐就不再愿意抛头露面了。

穷家小户的乡下丫头,还真没过世面,也不知道什么叫享福。粗茶淡饭,安安心心,哪怕累些、苦些,她也很满足。

“孙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