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战镇江堡(2/3)


风卷起雪尘,又在空中飘散,纷纷扬扬地落下。覆盖着冰霜的城池,冷冷地迎接着长途跋涉而来的建虏。

阿敏、杜度和济尔哈朗骑在马上,举目瞭望,都没有说话,陷入到了短暂的沉默之中。

比预计的时间迟延了两天,在伤亡了两千多人后,才抵达了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

虽然只算是小挫,但沉郁的心情还是不能很快排解。因为,那些阻击他们的敌人,已经窜入山林,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窜出来。

这终究是个隐患,很可能就在他们撤退班师的时候,又会遭到突然的袭击,甚至是当面的阻击。

城头旌旗招展,尽管不多,但鲜红的颜色还是刺痛了阿敏的眼睛。

“命令满都尔,准备攻城。”阿敏并没有征求杜度和济尔哈朗的意见,便沉声发号施令。

杜度和济尔哈朗连头都没转,也根本没有别的建议,只是以沉默来表示同意。

攻城是必须的,哪怕只是一次试探性的,也有助于他们判断守城敌人的强弱和大概数量。

如果守军不多,那就强攻而下,建虏便有了一座坚固的堡垒,只须少量留兵,大队人马就可全力进攻朝鲜。

如果防守严密,且守军较多。按照发动前确定的原则,便要留兵监视,其余人马绕过城堡继续行动。

可留多少人马监视,就很令人为难。留得少了,要提防城内敌人的逆袭,城外还可能有敌人在潜伏,等着夹击的时机。

显然,前者要比后者好很多,也是最没有后顾之忧的一个结果。

在呜咽的号角声中,满都尔组织了两千汉军、两千蒙古兵,推着楯车缓缓逼进,在城南展开了第一次进攻。

尽管是试探性的,但力度不能太小。否则,试探不出守军的真实情形。

城头上,王战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敌人的行动,不断地传下命令。炮兵军官更是在紧张地忙碌,调整着各种火炮的射角。

如何防守,也有着完备的计划,以及针对不同情况的预桉。

城外的阻隔壕沟,距离城墙约有百米,正在重火枪的射程之内。再远的距离,则在火炮的射程之内。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最远能打到三里半。

也就是说,如果火力全开的话,能够覆盖从城墙下,一直到三里半的范围。

如果建虏采取密集队列,大举攻城的话,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处可躲的炮弹、枪弹。

“马上将东西两城的迫击炮调过来,进入阵地,作好发射的准备。”

“敌人约在四千,命令炮兵,红夷大炮暂不开火,使敌人不致失去掩护而尽快撤退。”

王战放下望远镜,镇静自若地下达着命令。

尽量杀伤敌人,削弱其有生力量,并使其因为伤员的拖累,而降低行进时的速度。

在这个距离,拥挤到壕沟前的敌人,唯一的远程攻击手段就是弓箭。但在城墙和遮牌的掩护下,城上的火枪兵有着有靠的护护。

在火枪与弓箭的对射中,先用迫击炮轰击敌人,最后再用红夷大炮摧毁楯车,击杀敌人。

王战知道敌人对楯车的依赖,索性先给他们保留着,以为有保护,先挺着挨枪炮。

对于城防,王战有着绝对的信心。坚固的棱形堡垒,众多的火枪火炮,就是四五倍的敌人,他也要让敌人尸横遍野。

“瞄准了,给老子狠狠地打。”金重国沿着城墙大声吼叫着,激励着城上防守的朝鲜义兵。

“大人神机妙算,争取到了南城的防守。”一个朝鲜小军官笑着恭维道:“该着咱们表现,不让友军小瞧了。”

金重国咧开大嘴,哈哈笑着,心中也是非常得意。

敌人果然不敢四面围攻,试探性的进攻估计也是这么一次。朝鲜义兵成建制作战,这真是难得的露脸儿机会。

不仅城上的火枪兵是朝鲜义兵,连炮兵也是在东江军中训练培养出来的,正在紧张地装填瞄准,准备勐烈地轰击敌人。

城上枪不鸣炮不响,满都尔骑在马上,在后队监督着人马向前逼进,心中却升起了难以形容的不祥之感。

耳中只有车轮碾压积雪的嘎吱声,以及盔甲的铿锵,满都尔瞭望着远处的城池。城墙上能看到人影闪动,旌旗摇晃,他不由得眯了下眼睛。

他是参加过宁远之战的,在这个距离,火炮应该已经轰鸣开火,但异样而诡异的寂静,却让他心神不安。

楯车有两百多辆,分成数排,由汉军推着,还携带着云梯;蒙古兵则手持弓箭,准备着用箭失提供火力掩护。

按照建虏的作战计划,此次共携带了三百多辆楯车。行进时能运输粮草,进攻时又是器械。数量其实不算多,毕竟他们的主要目的不是攻城拔寨。

镇江堡外的壕沟,建虏准备直接用一部分楯车去填。这样更加快速,只要填出一条通路,步兵就能冲过去攻打城池。

但建虏显然不太清楚棱形堡垒的厉害之处,即便冲过壕沟,贴近城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