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秦皇岛?(2/3)

套成熟而快速的联络系统,起到的作用可能会是非常关键的。

其实,郭大靖发出的信息也就是试验的一部分,收到收不到,也没大关系。

“毛帅应该会亲自坐镇指挥与建虏的这场大战吧?”李九成反应很快,做出了自己的猜测。

“有可能。”孔有德点头赞同,说道:“差不多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间,毛帅现在来,估计不会再往返皮岛了。”

李维鸾笑着说道:“不管怎样,这都是个好消息。咱们加紧训练、演练,争取让毛帅满意。”

“那是肯定的。”孔有德咧开大嘴,笑着说道:“大帅来金州,咱们就让他放心。这金州,是铁定守得住的。”

…………………

金州,是铁定能守住的。

但凡了解南关防线的奥秘,知道种种针对进攻方的陷阱,以及攻方将要面对的各种武器,都会产生这样的自信。

毛文龙虽然还不是特别了解,但他可是参与过旅顺堡保卫战的。南关防线的布置,则与旅顺堡外的工事阵地,有相似之处。

“……敌人离阵地的距离,都有特别的标记,该用火炮就用火炮,该用重火枪就用重火枪,该用轻火枪……”

“各种武器的打击效果,都进行过反复实验,确保能发挥最佳的性能。比如重火枪,保证在能够摧毁重甲的距离内开火;轻火枪则要在四五十步……”

毛文龙听着郭大靖的解说,脑海中勾勒出大概的场景,确实是依照旅顺堡外的工事所想象的。谷婽

直射的,曲射的;爆炸的,燃烧的;成千上万枝火枪,数百门各种火炮……这是立体的打击,火力投放的力度将比旅顺堡更加猛烈凶狠。

“原来这么厉害。”毛文龙连连点头,笑着说道:“怪不得你信心十足。”

郭大靖嘿然一笑,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军已是今非昔比,建虏却还是那套陈旧战术,岂能不败?”

毛文龙微微一笑,语重心长地说道:“知己知彼,可以患为利,以少胜多。”

郭大靖眨巴着眼睛,就算古文不是很精通,也能猜出个大概。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并充分加以利用,可以变不利为有利。

看了一眼郭大靖,毛文龙紧了下身上的大氅,缓缓说道:“勤王作战亦是如此,建虏想劫掠人口物资,我们如能加以阻止,则敌难自强。物资匮乏是建虏的弱点,如能牢牢抓住,则不击则以,一击必中。”

“末将明白了。”郭大靖又懂了不少毛文龙心路的变化,明白他又何又转向支持了自己的“勤王”行动。

当然,毛文龙可能还有别的心思。比如向皇帝示好,改善一下双方紧张的关系,为东江镇争取到比较宽松的环境。

果然,毛文龙接下来的话,让郭大靖又有了新的猜测。

“如果秦皇岛适合登陆,比天津要更好,更有利于我军行动。”毛文龙若有所思地说道:“应该尽快派船派人去看一下。”

秦皇岛还未开埠,肯定没有港口的设施。加上与遵化的距离和天津差不多,郭大靖也不想费力去经营。

但毛文龙显然是不太想添麻烦,毕竟天津是有军队驻扎。万一阻止东江军登岸行动,就只能强行驱逐,甚至是动刀兵。

这就容易产生误会,你是来勤王的,还是占领天津,意图不轨?

对毛文龙攻讦成性的朝廷官员多的是,岂肯放过这个机会?可要从秦皇岛登陆就少了麻烦,只不过是港口设施跟不上,登陆时间会长一些罢了。

郭大靖想了想,说道:“毛帅所言甚是,末将派人去秦皇岛看一下,大帅派水师船只前往勘察。”

“不能用水师的船只,要用民船或商船。”毛文龙很谨慎地说道:“天津到觉华岛常有水师船只经过,不要生出枝节。”

郭大靖点头称是,觉得毛文龙实在是过于谨慎,且还是当时人们的固有观念——忠君爱国。

对于皇帝,郭大靖不仅不会效忠,还成天腹诽,骂其愚蠢、冷血、苛刻,没有担当。

对于朝廷,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贪婪且狠毒,更不可能让他遵从号令。

所以,攻讦就攻讦,哪怕决裂又如何?

尽管郭大靖知道现在的时机并不合适,但为了达到灭虏平辽的目的,他却不会顾忌太多。

比如天津和秦皇岛,同样的路程,在哪里方便,自然就选择在哪里登陆。就凭天津那点驻军,是绝对挡不住东江军的大队人马的。

秦皇岛呢,没有码头,至少没有适合大船停靠的码头。靠小船来往转运,既麻烦又危险,还浪费时间。

而要提前修建码头,当地官府会允许吗?要打通关节,要修建码头,这就复杂了,更要多耗费资金。

当然,毛文龙既然提出来了,郭大靖还是要执行,派人去察看勘测秦皇岛的具体情况。

如果是天然良港,不用太费资金和力气就能停靠,郭大靖倒也不反对在此登陆。

要是条件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