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政,新家(2/3)

,骑上马就能赶去兵营报到,领了武器就去打仗。”

回头瞅了张膀一眼,士兵说道:“你这个年龄,在闲的时候,也要组织起来军训的。”

张膀连连点头,表示知道这事,说道:“小人知道,要参加民兵训练。”

同是广鹿岛出来的,两人倒是有着很自然的亲近感。而这附近的村子,住的也全是广鹿岛的百姓,耕种也由广鹿岛的官兵大力协助。

停顿了一下,张膀又说道:“兵爷养马,俺们老百姓家里,养牛更合适。听说这玉米秸杆就是好饲料,牛羊都能吃。”

牛是耕地的好手,比马更有效率。而且,牛能粗饲,马则比较娇贵。

老百姓嘛,考虑的是经济适用,耕种生活,牛当然是最好的。

“马还能拉车呢!”士兵对马匹似乎有着偏爱,说道;“将来拉个货、赶个脚,也是个不错的营生。”

张膀的眼睛一亮,也觉得是个好主意。可他转而苦笑起来,买马太遥远,现在刚能吃饱而已。

在离着不远的一块田地上,地已经犁完,淑珍和韩山童一个刨坑,一个撒种踩实,配合得还挺默契。

作为军属,自然得到了各种优待,分到的地又近又好,先给犁耕,连房子也分得更好一些。

小丫头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饼子,不时咬上一口,发出咯咯的欢笑声。

“听帮咱们犁地的兵爷说,建虏越来越怂了,这回被打死了好几千,看他们还敢来?”韩山童很是兴奋地讲着,“这金州算是稳了,让人住得安心。”

淑珍笑了笑,尽管不爱听这打打杀杀的事情,但说到安心,还真是有这样的感觉。

从建虏暴虐的统治下逃出来,一路上九死一生,再到岛上不致冻饿而死。现在,这陆地上广阔的田地,建好的村子,更大的房子,什么都在越变越好。

“韩大哥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淑珍直起腰,显出些关怀,问道:“仗不是打过完了吗?以前每次都会放假的吧?”

韩山童说道:“这次不一样,因为是在陆地上,不比海岛,建虏过不了海。好几万人马都在修工事,把金州牢牢地守住,至少得一个月才能修好。”

淑珍是个妇道人家,与前来帮助犁地春耕的士兵也没有太多交流。韩山童则不同,韩仲又是军官,士兵自然不能嫌他烦,他知道得也就很多。

淑珍点了点头,说道:“那咱们就抓紧时间,把地种好,把房子院子收拾利整,别让韩大哥回来还是受累忙活。”

韩山童笑着说道:“这些活儿俺干就成,还能找村长派人帮忙,咱们是军属嘛!”

军属啊,优待的政策可真好。淑珍心中羡慕,也感激,她可是沾了韩家父子的光。

只不过,这事儿总要有个说法吧,不能一直这么糊里糊涂地混下去。

韩山童抢过淑珍手上的篮子,催促道:“俺一个人先干着,珍姨你回家做饭吧,都有些饿了。”

淑珍被打断了思路,抬头看了看日光,也不争抢,嘱咐韩山童一会儿就回家吃饭,才招呼着小丫头,顺着田垄往不远处的村子走去。

路上,有村人和淑珍打着招呼,都忙忙碌碌、匆匆而过。

刚刚安置下来,有太多的活儿要做。田里的,家里的,忙起来都不得闲。

但在忙碌和劳累中,又都是寄托了希望,要在这新的家乡把日子过得更好。

陆地不比海岛,在海岛上再怎么也象逃难后的暂时过活。而现在,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家的田地,就要有个长远的念头。

自己在村人眼中已经成了韩家人啦?!

在村人有意无意的话语中,淑珍脸有些发热,却也不好辩白,加快了脚步,赶回家中。

两间房,一个杂物棚,院子简单地围起来,地上的杂草还没来得及除掉。

淑珍抱了柴,在灶间生起火,淘米做饭。现在还是配给制,迁来的百姓按人头发放粮食、食盐等必需品。

作为军属,能额外多得些粮食,还有咸鱼干。在吃的方面有差别,但却至少保证都能吃饱。

再过几天,应该可以去挖些野菜吃。

淑珍等着锅烧开,站在门边随意打量着,突然发现院中的地上出现了一点绿色,那是萌发的野草。

把杂草除了,在院子里也能种些小菜,吃起来方便。

淑珍盘算着,憧憬着,暖暖的阳光晒着,她有了轻松和惬意的感觉。这里就是家了,希望永远都是。

………………

回到旅顺堡刚刚一天,毛文龙就感到了工作的繁琐。此时,他刚放下文件,摘下眼镜,揉着有些酸痛的眼睛,对着进来的陈继盛连连苦笑。

陈继盛呵呵笑着,说道:“工作就交给下面人去做,您不必这么劳神。”

毛文龙摆了摆手,说道:“本帅倒是想享清闲,可这春耕是重中之重,移民安置也疏忽不得。主要还是政务上的人手太少,以前也没这么细致地经营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