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倭商,玉米(2/3)

带比较多。因为船并不是很大,多在浅海近岸进行作业。

浅海沿岸也能让郭大靖满意,只要船够多,捕捞量就能不断增长,向着支柱产业的目标不断接近。

而随着工匠熟练度和造船技术的提高,造船厂开始进行更大渔船的尝试。

这种渔船船身长达十几米,载重量能达到五至十吨。在沈家门、奉化栖凤、象山东门和镇海等地,时有出现。

而在当时的黄海,海洋环境十分良好,在长山列岛有海狗、海狮分布。由于青鱼增殖,鲸鱼在黄海北部成群活动。

长山群岛周边,除了海洋岛渔场,还有鸭绿江口渔场、辽东湾渔场等丰产之地,都可以进行精深地开发。

渔民,或者说从事捕捞的人口越来越多,鱼类等海产的产量越来越高,意味着粮食消耗的大量减少,也意味着军民在营养和体质上的增强。

在没有得到足够的土地种植农作物,以养活东江镇军民的时期,把人口向捕捞业引导,是势在必行,也是逼不得已的办法。

因为,再没有哪个产业,能够承载那么多的人口。而光是造船业,包括伐木、锯木、铁具、帆索等等,就给很多百姓找到了活计。

拿出粮食养活百姓,同时还尽可能地让他们创造价值。用后世的名词,就是提高就业率,这样的思路,恐怕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到。

其实,这和以工代赈的道理差不多,既救济了百姓,又建起了工程或造出了器物,对将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

最后,郭大将军还落了好名声,在军民心目中,提高了威信。

而即便是困难时期,郭大靖也没有停止军事行动,派出了刘兴治等军官,率领小股精锐登陆袭扰。

目的很明确,既锻炼部队的作战能力,更以拔除建虏哨地为主,为更多辽民百姓出逃创造更便利安全的条件。

伪装潜入袭杀,尽管是郭大靖的强项。但在宽广的战线上,他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不能每次出战都参加。

处理完公务,郭大靖走出办公室,清冷的空气让他不由得精神一振。

冬天啦,赶在沿海结冰之前,结束军事行动,结束砍伐和采摘。准确地说,是转向旅顺港,在金州地区继续进行。

郭大靖骑马刚出军营,便迎上了码头守卫飞马赶来禀报,藤野先生回来了,还有林家的商船,共有三艘海船刚刚停靠码头。

来得真是时候,郭大靖心情激动,让人马上去通知藤野英,自己兜转马头,带着亲兵直奔码头。

码头上,林婉儿正对着悬挂在高竿上的鲸鱼骨架张大了嘴巴,连连发出惊叹之声。

林天佑也十分惊奇,跑海也有几年了,可还真没见过这么大的鱼,也不知道怎么捕到的。悬挂在码头,难道是郭将军故意在显摆?

藤野正只是看了两眼,便和小林浩一走进码头旁的小屋,坐着取暖喝茶。

表面看似平静,可藤野正却是心情激荡。在外将近半年时间,终于回来了,最挂念的自然是女儿藤野英。

小林浩一却有些失望,在这看起来并不算特别大的海岛,恐怕难有什么大的收获。

若是收购生丝、瓷器、丝绸,还是应该在南方。自己怕是白来一趟,想得太过美好了。

不过,这个林家海商似乎在南方有些根基,倒是可以利用,成为在大明国内的收购商。

小林浩一不动声色,这点成府还是有的,甚至还和藤野正笑着闲聊。

马蹄声由远而近,急促响起,直来到近前。

藤野正走到窗前,打开看了一眼,笑道:“是郭将军来了。小林先生且稍候,待某见过将军,汇报之后再来相请。”

“有劳了。”小林浩一拱了拱手,说道:“藤野先生请便。”

藤野正点了点头,走出屋子,迎向郭大靖。

郭大靖一眼便看到了藤野正,赶忙下马奔来,脸上热切之情不加掩饰。

“见过郭将军。”藤野正施礼道:“属下幸不辱命。”

郭大靖恭敬还礼,说道:“藤野先生海上奔波,辛苦劳顿,功劳卓著,郭某感激万分。”

藤野正笑了笑,说道:“事情皆办得顺遂,上回捎书信,已经说明。只是属下未经请示,带了一名倭人前来……”

购买火枪火炮的事情,郭大靖通过书信已然知道。具体的细节,自有时间汇报。但小林浩一就在屋内,先打个招呼,让郭大靖有考虑的时间。

藤野正简单讲述了一遍,看着郭大靖的表情,略有些忐忑,不知这事是不是做错了。

郭大靖思索的时间很短,便展颜笑道:“藤野先生又立一大功。先请小林去客栈休息,某晚上去见他。”

说着,郭大靖伸手招过亲兵,让他们陪藤野正把小林浩一送去客栈。随后,他转身直奔码头,先见林氏兄妹。

对于林婉儿的再次到来,郭大靖有些惊讶,不知道这位大小姐又搞了什么事情,跑这来躲避。

“在下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