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解学龙的效忠书(二合一)(3/4)

对付明军里的营哨兵那是可以的,但是用来对付明军里的新标军就明显不够看了。

如果说后续北上了,和东掳对上的话,这些守备军也是送死当炮灰的命。

所以,在罗志学的心中,这些守备军只是一时之计,先用着。

等战斗任务不紧张的时候,或者是某支守备军的驻地变成了后方腹地,没什么战斗任务之后。

那么这些守备军就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精简,那真正堪用的精锐挑选出来进行整编为主力部队,守备师的素质虽然差了点,但是挑挑拣拣,一个师缩编为一个主力部队编制的混成团勉强也可以。

这样一个主力编制和装备的混成团,可比一个守备师战斗力强多了。

而挑选剩下的守备军将士,安排去屯田自力更生,以节省军费开支。

屯田几年后,看情况调往边疆进行屯垦,或者干脆退役复员让他们重新变成农民或工人。

如此一番整合下来,到时候也不会剩下什么守备军了。

通过各省守备司令部的设立,军方的高层们也是再一次知道了罗志学对守备军的态度以及未来的安排。

先整编出来担任次要作战任务,等没任务之后直接精简,挑选精锐编练为主力部队,余部屯垦,屯垦数年后退役。

如此既能安排数量庞大的降兵,不至于让这些降兵们流落到地方危害治安,乃至演变为流贼,同时又能持续控制军费的支持。

对此军方的高层们也是很支持的。

现在军费的开支实在太庞大了,而军费开支里,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人员耗费。

而守备军因为其来源于战俘的特殊性,随着大楚帝国的不断扩张,那么必然规模会不断的扩大,而且扩充速度比主力部队扩充的速度还要快。

一场楚南战役里,楚军扩充了两个守备师。

如今东进战役满打满算也不到一个月,但是却已经扩充了两个守备师了,等继续打下去,还不知道要扩充多少个守备师呢。

而这些守备师甭管战斗力强弱,那都是要耗费钱粮呢。

人总得吃饭不是。

这守备师越来越多,已经是开始严重挤占主力部队的军费份额了,因此控制守备师的规模是必须的。

而对守备军将士进行持续的精简裁汰,其实这事大楚帝国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干过一次了。

定都武昌的时候,当时的大楚帝国陆军麾下的各守备师,每个师兵力大概都有万人以上。

但是一番精简后,基本上当时每个师都只剩下了七千多人而已,也就是说,当时大楚帝国陆军基本上是一口气裁汰了三分之一的守备军士兵,并安排这些裁汰下来的守备军士兵去屯垦或从事营建工作自力更生。

现在,随着守备师再一次大规模扩充,罗志学把这一套路直接明确了下来。

免的以后这一大堆装备冷兵器,没啥战斗力,已经明显落后时代的守备军尾大不掉。

而当罗志学敲定了各省守备司令部,再一次明确了守备军的使用思路后,大批的钱粮也是从江西北部以及中部地区里被征收起来,然后汇集到了大楚帝国官方手中用于支持下一步的战争。

因为攻占江西中北部地区后,大量钱粮被汇集起来,财务部尚书黄诚宣最近几天走路腰杆都直了不少。

在御前参务会议上,黄诚宣一脸笑容道:“这一次陆军干的漂亮,税务部干的更是漂亮,南下缴获的各种战利品以及抄没的各顽抗权贵士绅的钱粮,各种物资折价下来,再加上现金浮财恐怕都超过八百万两银子了,一点也不比我们之前在楚南收获少。”

“而且其中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宝贵的粮食,这一点更是难得。”

罗志学也是脸上露着笑容:“黄爱卿那人,还是知轻重,懂急缓的!”

黄祥斌率领第七师南下作战,其实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个挑战性并不是什么军事上的挑战,而是经济上的挑战。

怎么打,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住并缴获更多的钱粮。

这可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南下打胜仗,这不算什么呢,但是能够缴获大几百万两银子的财货,那才是真本事。

而黄祥斌显然是干的很不错。

这一次的御前会议里,参加会议的都是几个高级文官,这些文官们说的都是一些行政或钱粮方面的事。

至于军务,那是军方的事,把黄诚宣以及郭全书他们不相干。

这一次的会议上,主要议题除了江西缴获的钱粮后续怎么安排外,更重要的还是敲定江西巡抚以及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南昌知府等江西地面上的众多高级官员的人选。

战前,大楚帝国已经是提前建立了九江府知府衙门,并且开始初步搭建了江西巡抚衙门。

不过更多的高级官员任命还是没有及时进行。

现在大军已经连续拿下江西大多地区,江西巡抚的人选就不能拖下去了。

而经过一番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