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四之生离(一)(2/2)

该启蒙的年纪,沈辞一想反正自己也识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教教孩子,就跑到镇上买了几本《千字文》、《孝经》和笔墨纸砚。

邻居老王家的小儿子王铁柱一直和小龙小虎是好玩伴,见小龙小虎在院子里摇头晃脑的捧着书读也开始眼馋,期期艾艾的含着拇指问沈辞,“沈叔叔,我可以和小龙小虎一起读书吗?”

沈辞很痛快的就答应了,反正几个都是教,能帮其他孩子学到些知识何乐不为?王婶儿是个全村传话机,她儿子在小沈这里读书的事儿很快就传遍全村了。

穷山沟里的孩子没钱去读书,再说村里也没有识字能教书的先生。小孩子干不了多少活,在家到处乱跑乱疯哪里比得上读书识字好,说不准将来能考个功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呢?于是沈辞开始有三四五六七□□直到二十四个学生,从五岁到十一岁多大的都有,甚至还有两个是隔壁村子的孩子,每天来读书要翻一座山。

沈辞也并不免费教,每个孩子每年收一钱银子,实际上这点钱连纸笔钱都不够,但是沈辞想着完全不用付出代价孩子们怕是不会珍惜好好读书,就象征性的收了一点。许青寒向来出手阔绰,随手给翠儿留下的银钱已经很可观了,沈辞自掏腰包将私塾建在村东头,这里离隔壁村子近一些,能让那两个孩子少点负担。

转眼夏秋已过,又是一年严冬。

关外的冬天寒冷且漫长,沈辞在私塾中央搭了个小火炉,怕学生们总写字冻伤手。今日他讲过课布置下题目,学生们纷纷提笔低着小脑袋写字,他在屋里转了几圈,叮嘱了一句“不要喧哗”后就从后门退到外面去劈柴了。

他特意把柴禾堆放在离私塾较远的地方,这样劈柴的声音不会打扰到学生们学习。结果他还没劈几根王铁柱就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拄着膝盖道,“先生先生,您快回去看看,小龙和冬生打起来啦!”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