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局势变化与刷吨位(3/3)

,这反过来以后,搞的自己有大量吨位浪费掉了。

不过李永吉转念又一想,白银这种货币不能大量收购,黄金玉器总量又太少,还没形成大的市场气候,但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传送吨位,去收购本地的一般生活物品跟经济作物,通过收购来刺激本地民生啊!

反正自己不缺钱花,光倒铜这一项,每天就赚的不要太凶残。

那么,青浦县有什么东西是老百姓能生产,希望卖个好价钱,而弄去现代社会又能不吃亏的呢?

没错,就是不吃亏,李永吉已经想过了,他只要传送去现代的物资不亏就行,反正是刷经验,而且这样也能刺激本地的生产。

想来想去,青浦县目前能大量提供的貌似也就是两种物资,粮食跟蚕茧了!

没办法,清朝此时还是小农经济为主,主要的大宗物资就是吃跟穿有关的,而青浦县是有名的产量大县,除了产粮食,这里还出产生丝。

前面说过,从清朝倒腾粮食去现代社会,是赚钱的,而生丝问题,清朝的生丝大都是土丝,在现代社会价值不大,但可以不收购土丝,直接收购蚕茧啊!

蚕茧在现代社会虽然价格也不算太高,但换算一下的话,还是比清朝的贵,也就是说,用铜钱或者白银从清朝收购蚕茧,再弄去现代社会卖,也是十分赚钱的买卖,从赚人民币的角度看,量上去的话,利润也不小。

就这样,李永吉开始用高出市价两成的价格,开始横扫青浦县的蚕茧。

李永吉找人算过了,如果是这个价格收购的话,对小农户来说,比自己做成土丝再往外卖还要合算的多,不用缫丝就能卖生丝的价格,何乐而不为?而对李永吉来说,就算价格提高两成,从赚取人民币的角度看,他还是有三倍以上的赚头。

没办法,其实从生产成本看,其实清代的蚕茧按说比现代蚕茧成本高才是,毕竟小农经济的技术手段太落后,但耐不住期中还有经济手段啊!

毕竟李永吉收购蚕茧是利用铜钱跟白银,这中间还有个货币价格,也就是铜价的问题,而现代社会的铜价比清代的铜价低太多,完全没可比性,这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就这样,青浦县再次又成了蚕茧收购地,短短的半个月,通过李王两家的人,就收购了七百二十多吨的蚕茧,几乎把青浦县本地当年的蚕茧扫购一空。

五百吨虽然多,但也就是李永吉不到两天的传送量,不够塞牙缝的。就算继续从周围收购,但恐怕整个松江府全拿出来,也跟不上李永吉的传送量。

要想纯粹靠蚕茧来跟上李永吉的传送量,那恐怕得整个江南地区加起来才行,那还得是没有动乱,可现在太平军搞的风生水起,再想大规模收购蚕茧恐怕就是个问题了,不说别的,光运输就是个大问题。

为了利用好自己的传送吨位,李永吉还想加上粮食,可刚收了五百吨粮食,市场上的粮价就呼呼的上涨,种粮食的还罢了,但城里人却连呼吃不消。

发现粮食似乎行不通,蚕茧的量也不够大,本地又没有什么在现代能卖高价的矿产,至少是没发现,这导致李永吉的传送吨位还是没法满负荷运转,无法满负荷刷经验值,这让李永吉不禁感到有些懊恼。

李永吉总算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清朝目前的这种小农经济下,你动任何一个大宗贸易,都会对当地产生不小的影响,要想改变着一切,就得先提高生产力,增加当地的产能!

提高生产力,就目前来看,那就是要先发展工业了,大工业现在还不合适,毕竟李永吉的地盘还不稳;那么轻工业呢?这个可以有,不过那个也不急,目前最迫切的,恐怕还是先玩农业。

因为现在的时间已经进入4月份,已经过了春分,马上要过清明与谷雨了,这个时间段,正是中国江南地区传统的播种时间,也就是所谓的农时。

农业是个生产周期比较长的东西,一旦耽误了农时,再想高产就比较困难,所以先要搞农业,轻工业嘛,种类那么多,随时可以搞。

于是,为了不耽误农时,李永吉问张信达要来了不少高产水稻秧苗,外加不少有机肥跟现代农具,准备在当初从汪家截留下来的那最好的一万亩水田中,先挑选出一千亩来当试验田,进行试种。

然而,就在李永吉带人去田里,拿着材料照本宣科的对一众佃农讲解如何施有机肥,如何种高产水稻,如何用这些新农具的时候,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却忽然来访。

这个客人的来访,打乱了李永吉的一些计划,让李永吉不得不提前面对跟接触一些事情。

如果有书友打不开78xs.com,可以尝试访问备用域名: zku.com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