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战前最后的休闲时光(2/3)

其是像纳什维尔这种陷入包围困局的地方势力来说,这种思想就十分具有蛊惑力。

是啊,人都怕死,加上纳什维尔本来就是倾向于南方联盟国的,以前也是自愿加入的联盟国,可当联邦军更猛的时候,他们立刻转变了立场,重新投入了联邦国的大家庭。

既然已经反复过了,那就不介意继续反复一回,所以当看到情况不利后,纳什维尔的有力人士就不乐意继续跟联邦军合作了,如果不是他们依旧有大量军队在此。他们早就翻脸了。

这些纳什维尔的人也有底气,因为他们除了掌握大量物资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不少的民兵组织。

这些民兵都是当地人,很多都有家族,所以哪怕已经被强行编入了所谓的纳什维尔军团,要听从詹姆斯麦克弗森的调遣,可是一旦有事,这些人很可能会调转枪头与他们反目成仇。

实际上,对于新生的纳什维尔军团来说,由于兵员的来源复杂。既有从外地调过来的正规军跟临时部队,也有当地的民兵部队,所以内部矛盾很多,目前只不过是在外敌当前的强压下暂时平安无事,但这不是说他们就真的没问题了。

现在,当地的民兵发现就算投降联盟军也不会有问题,而继续打下去很可能要丢钱丢命的时候,自然就不乐意打了。

而从外面调过来的临时部队呢,他们的战争意愿也不强。因为他们觉得这是纳什维尔人的事情,跟他们这些外来人无关。

只有那些人数最少的正规军,多少还有一些国家主权之类的意识,爱国心也很强。所以依旧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哪怕是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

应该说,由于纳什维尔军团的主力大都是由当初的援兵组成,也就是外来人更多。所以暂时倒不怕本地人的骚乱,毕竟他们人数太少了,根本翻不起浪来。

但很可惜。外来兵虽然多,但大都是那种没什么斗志的临时兵,这些人的思想觉悟很低,当兵主要就是来混口饭吃,什么爱国主义之类的,对他们这些刚刚解决掉温饱的家伙来说,太过奢侈了。

至于那种拥有旺盛斗志的正规军,数目又实在太少了,而且他们大都是军官,与底层士兵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说的不好听点,就是脱离了群众,因此这群骨干虽然依旧能坚持,可下面的人却已经无心恋战了。

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话不仅仅是国人管用,外国人也一样通用。什么爱国啊,什么道义啊,这些东西对那些不缺吃喝的少爷来说是很时髦,很流行的东西,可对那些刚解决温饱,日子依旧艰巨的普通底层士兵来说,根本就没意义。

虽然另一个时空,红色大潮下的国度,普通民众看似也很有激情,但那是因为他们被洗了脑,已经无法自由的思考,或者说在强权之下不敢自由的思考了,所以才不得已为之。

可是此时的美国不同,他们虽然刚开始实行了带有强制意味的义务兵役制,可由于骨子里就不是个集权制的国度,表面上也一直强调白人的自由民主,所以大家哪怕很穷,也基本还能自由的思考。

这自由思考的确是好事儿,但在战争期间,士兵如果会自由思考了,那就不是好事儿了,因为这会影响整个战斗整体的战斗意志跟战斗力。

现在的纳什维尔军团,就是这种军心涣散的局面,导致这个原因的,直接原因是联盟军的思想攻势,让他们知道了外界的情况以及自己面临的险恶局面,但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求战欲不高,已经开始厌战了。

的确是厌战,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联邦军还算信心十足,大家也对什么正义啊,自由爱类的很认可,也对什么宅地法,没收财产令等法令感兴趣,觉得当兵能捞一笔,这才自发的踊跃参军。

可战争打到现在,虽然联邦政府一再的宣称自己是多么的正义,并且出台了一些新规定,比如战争缴获归自己,胜利后,有功人员还可以免费分土地之类的,可这些东西都太遥远了,面对接连的失败,所有人都开始失去一开始的热情了。

是啊,先不说正义与否,就说那些什么战后可以在南方分多少东西之类的,这些法令听着很好,可前提是你得赢,得赢得战争,还得是全面胜利才可以。

可现在呢,联邦军连战连败,接连败退,而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一个两个的失败,大家都能接受,打仗么,输赢很正常。可如果你个四个六个。甚至一直在输的话,那就是有很大问题了。

在这种战场上不断打输的情况下,对民心的打击先不说,至少对前线官兵的军心是影响很大的。

军队是一支需要用金钱与荣誉浇灌的怪兽,相对于金钱,荣誉更加重要。而荣誉是什么?军队的荣誉,最重要的就是要胜利,只有胜利,不断的胜利,才能让军队保持更高的士气。养成所谓的优良传统。

一旦一支军队形成所谓的优良传统,能够代代相传,那么这样的部队往往就是所谓的王牌部队了,这样的部队,就算局势不利,武器很差,他们也依旧可以保持旺盛的斗志。

反过来说,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