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该想的人去想 第84章:(2/3)

族又有了更多的劳力,他们走过断崖又开辟了新的火麻林和菽豆田。

再后来花海村人也学会了种植火麻和菽豆,他们从山上向下方开辟田地,渐渐与部族人所开辟的田地连接成片。多年后的花海村不仅与部族结盟,而且通过交往与通婚,生活方式与各种习惯渐渐接近直至同化。

花海村人原本无姓,后来就有人以路为姓,而另一部分人则以花为姓。两个原本很接近的部族因为一座桥被同化融合,部族与花海村形成了山中一个小小的部落,拥有两座田地相连的村寨。

远方的理清水也暗暗点头,部族的族长若山确实是这片蛮荒中最为出色的人物之一。若山就是在他的指引下度过初境得以修炼的,不到四十岁便迈入了五境。可惜就像世上绝大多数修士一样,终身也难迈入六境,这几十年来,若山的修为一直就是五境九转巅峰。

水姑迈入五境比若山晚了几十年,如今却已经是五境七转,与若山的修为也相差不大。评价一个人当然不能只看他的修为,修炼只是个人的事,若山还要与别人打交道,拥有各种身份和成就。在理清水看来,若山让部族与花海村结盟,可称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当然了,花海村与部族融合为一个部落,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在宝玉的童年至少年时期,他们还是两个刚刚结盟、尚处于相对独立发展的部族村落。倒是两村结盟后不久,蛮荒中央谷地的盐井纷争被解决了。

这两个村子在结盟之后成为了蛮荒中很强的一股力量这两个村子在结盟之后成为了蛮荒中很强的一股力量,就算是有渔村,也很难与之抗衡。维护延伸,维护维护严谨需要近百人的协作,耗时耗力不仅影响他们做其他事情,而且也不是人人能干的。因此这些人需要从这里面获取更多的收入。

所以青山组长提了个建议,如果哪个部落想要经营严谨,可以一起出来出价,如果有人故意捣乱乱报价的话,那么这个村子的人必须按照这个价格向大家公演,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哄抢了。

有鱼村独自抽出近百号人手也不容易,若山又提出,可以让各部族派人来帮工,所获得的报酬就是盐。于是各部族盐的来源就有了两个,第一是用物产交换,第二是派人到盐井劳作取酬。以解决这个争端为基础,蛮荒各部族渐渐形成了一个不算紧密的松散联盟。

那片谷地中的田地,根据自发耕作的情况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而中央适合建筑房屋的平地为各部族共有。渐渐地有更多人开始在那里建造房屋,各部族杂居混处,也有人开始将大明氏城寨废墟中的石料拆除自用。

大明氏城寨渐渐消失,谷地中出现了一片新的、范围更大的建筑群,中间还交错分布着小片田地,建筑之间的空地上形成了新的集市,到达这里的外来商贩也渐渐多了起来,各部族需要的盐又有了第三个来源。

假如再有城墙的话,这便是一座城郭的雏形。但这一切只是雏形而已,在宝玉的童年时期,人们才刚刚解决盐井纷争,但蛮荒中的变化已开始不可以逆转地出现。

有鱼村并没有损失什么应得的利益,事实上,他们因自身的优势仍享有最大的好处,但有鱼村的族长以及族中的若干高层人物却很不满。因为在这些事件的商谈中,一直以路村的族长若山为主导,山爷的大名传遍了蛮荒中各部族,受到人们一致的尊敬,俨然已是部族联盟的领袖,这原本是有鱼村族长谋求的地位啊!

虽不满也无奈,有鱼村的高层只能暂时隐忍。

宝玉对此所知不多,他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快乐,甚至没有意识到岁月的流逝。朱明一直在为宝玉担忧,也在关注着他的修炼,可惜如今的山神已经没有当初那般若大神通,只能看见他日常举止却无法暗中感应神气的变化,所以竟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宝玉并无什么神通法力,当然也谈不上使用什么神通法力,他在大人们眼中不过是个特别健康快乐的孩子。朱明既然看不出端倪,若山和水姑这两位高手也没发现什么。

但宝玉在很健康地成长,令朱明很惊讶同时也松了一口气。这孩子五岁时已初境九转圆满,照理说早就可以迈入二境修炼了,这样便会导致各种隐患。可是宝玉并没有迈入二境,他一直在修炼初境,如果这么算的话,他究竟是初境第几转了?

世上能明白此事的,也只有宝玉自己,可惜宝玉还没有意识到什么。假如计算他的初境修炼究竟有几转之功,前后恐怕有九九八十一转、历时好几年。但宝玉迟迟没有进入二境,令疑惑中的朱明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终于彻底放下心来。

宝玉之所以没有迈入二境修炼,并非是因为没人教他,也并非初境修炼不得圆满,原因只是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他不能!

他这是一种自发的、最朴素的、谙合于大道的修炼经历,二境修炼的是腑脏筋骨,在生长发育没有达到一定阶段之前,宝玉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中就迈不出那一步。这对宝玉而言反倒是一种好事,避免了朱明最担忧的事情。

漫长的枯坐岁月中,朱明也在充满好奇地等待——宝玉究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