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大旱(2/2)

陶瓷作坊也不见得能不能开下去了。

每家都有这样的难题,对这老农谢至也无从劝告,问道:“往年可有这样的情况?”

有经验可借鉴,当然是要借鉴一下的。

那老农回想了一下,道:“春雨贵如油,每年都有如此情况,也就是今年严重些,也就属去岁的时候好一些,雨下的及时,收成也好。”

这么说来,去年收成好,完全凭借的是运气了。

谢至扯起一道苦笑,又问道:“往年此种情况,县中该如何处置?”

老农回道:“知县会带着本县百姓敬神祈雨,心诚的话,当天便会降下甘霖,若是不诚,七八日都不会有效果。”

祈雨什么的谢至也都听说过。

谢至好歹也是知晓科学的,像这些祈雨完全就是运气,运气好的话,正好赶上下雨,那是求来的,运气若是不好,那便就是心不够诚了?

谢至摇头不置可否,老农却是催促道:“知县老爷,再有个把月便得种了,看着天也无下雨的征兆,也是该求雨的时候了。”

在这个问题之上谢至也没做应承,回道:“嗯,本县知晓了,尔等也莫要着急,本县会想办法的。”

求雨的事情,谢至反正是不会信的。

回来县衙后,他便开始绘制起风车来。

他好歹也是工科博士毕业,这些原理还是晓得的,弄个风车出来对他是轻而易举的。

不过,风车是容易,关键还得是打出水井来的。

光有这些东西还远远不够,沟渠也得弄出来的。

而沟渠好挖,可挖好之后还得需要些水泥为底的,就这个旱情,只是土渠的话,不足以漫灌田地,就已先得被这土渠吸附的差不多了。

风车容易,只要人力充足水井也不成问题。

最关键的是水泥了,大致配方谁都知晓,可关键要能把这些配发弄到一块形成水泥,可就不那般容易了。

有些大致想法后,谢至便招来了王守仁。

训练云中卫虽说重要,但当下的旱情也是重中之重。

找来王守仁,谢至也没说那么多弯弯绕,直接道:“守仁兄,云中的旱情得及早解决了,若是没有了粮食,就我们云中所打下的这些老本全部用上,都不足以养活云中现有的百姓。”

事实就是如此,不用谢至说,王守仁都清楚。

接着,谢至又道:“这段时间,各作坊先停下,全力进入到打井之中,要先保证每村一口,另外,再找几个木匠,把风车弄出来,先把井水引出,利用风车大面积灌溉,某这段日子加紧想办法,使水渠耗水能够降低。”

云中没什么内陆河,唯一办法只能是如此做了。

王守仁也没什么有效办法,只能听谢至的了。

目前解决办法也只有如此,总比去祈雨来的要好上一些的。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