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露出马脚(2/3)

是赵婧全程放松,看见一家全是卖体育品牌的店全场折扣很大,还进去买了双iscovery的登山鞋。

买过鞋,几人路过烤串小摊的时候,她又联合黑炭妞点了几串烤排骨。

江北本想拒绝,无奈烤好后的排骨实在是太诱人,最后没能抵住美食诱惑,张开了‘高傲’的嘴……

成都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很浓,正餐之外时常购买一些小吃或风味食品一享口福。

除了闻名中外的火锅和刚刚被江北等人消灭入腹的烤排骨,有滋有味的腌卤食品也是成都人十分喜爱的消闲食品,

赵婧走在最前,拉着黑炭妞如泥鳅钻入泥地一般,滑溜前行。

带着他们来到盘飱市的门口,据她介绍,这里是成都的一家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无论是否是本地人,只要是老饕,肯定不会错过。

江北一听道这种地方,下意识的就会想起吴雅那个吃货……

买卤味的时候,江北真的见识了什么叫成都人的慢节奏。

排到他时,称了兔头和猪爪,他付完钱要求店家把猪爪剁成小块,这时负责称重收钱的阿姨把猪爪交给负责剁的人就坐下了,而负责剁的人,拿到猪爪后也没去剁,而是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这时江北才明白,原来他们要交接班,由下一位剁刀的师傅来继续。

而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5分钟以上……

任凭江北后面排着长长的队伍。

最关键的是,排队的那些人竟然没有一个催促之人,都在安静地等着……

直到江北他们买的卤味儿的剁好之后打包拿走,那些人也只是抬了下头。

这是真悠闲……

买玩卤味儿,赵婧又带着江北和黑炭妞草草逛了一圈春熙路,然后拉着江北两人直奔宽窄巷子。

一路上都是一副导游大姐大的派头,指指点点挥斥方遒。

“宽窄巷子整体空间风延续了清代川西民居风格,街道同北方胡同街巷。其主要特色为“鱼脊骨”形的道路格局,这种格局形式便于街道居民自发管理,奠定了安静、悠闲的生活基调。”

江北和黑炭妞逛着逛着也入了戏,听赵婧的讲解也逐渐越来越上头。

“宽窄巷子一共有三条巷子,由北到南依次是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宽巷子比较宽,窄巷子比较窄,至于井巷子....我也不知道它为啥叫井巷子,估计早以前有口井吧。”

“你一个导游这么说,是不是……”

“歪!免费导游做到这样可以了好吗!不要挑肥拣瘦的!”

江北也没和她过多争论,把注意力又放回了宽窄巷子本身之上。

在这里,他感受到的成都的风土人情远比锦里更浓重。

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的笼架、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筹交错、大宴宾朋用的酒杯,再到现如今市民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的街边茶……

宽窄巷子仿佛像个大型博物馆,把成都各个年代的生活写照都镌刻在了此处。

在窄巷子通往井巷子的过道边,一幢中西合璧的砖式小洋楼十分惹眼。

罗马圆柱、西式拱形门窗、窗棂上的大五星装饰、木刻栏杆、雕花斜撑,别具风情。

走到此处,江北不由得驻足沉思,想起了在武汉知音号上的经历。

都是民国风格,都是如此漂亮。

赵婧见他有些恍惚,笑道:“江老师果然是江老师,随便一停都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什么故事?”

“相传上个世纪的30年代,一个王姓军人买下这幢小洋楼,两三年后,他随··川军部队出川抗日,再也没有回家。其夫人一直在家里苦苦等候。生活难以为继后,王夫人不得不卖掉这幢洋楼回乡下去了。”

“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故事……挺真实……”江北哑然道。

真正的现实往往不会有那么多童话般的故事结局,卖了房子然后回到乡下过幸福生活然后再等翻身,重新夺回‘城堡’?

这样的故事,显然是给黑炭妞这个年纪的人看的……

“是啊,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有些懵”

赵静说着,便带着江北和黑炭妞走过了窄巷子。

进入井巷子的第一时间,江北就看到了一条400米长的东西走向的雕塑墙。

据赵婧介绍,这面名为“砖”的墙来历可真不小,据说是国内第一个以砖为载体的博物馆。

一块块不同历史断面的旧砖,经过艺术的创作,垒砌成台、城、壁、道、碑、门等成都的历史文化片段,默默的阐述着千年成都,静静的演绎了百年历史。

除了这面墙充满艺术气息和老成都味道,其实整条井巷子是新生活区。

以时尚年轻为主题,酒吧、夜店、甜品店、婚场、特色餐饮、创意时尚店随处可见。

走出井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