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意外之变(2/3)

夫妻及他们两个儿子名字的“新不动产权证”。

“银行女”如此之信任自己这位后夫,连她自己多年的积蓄都舍得拿出来购买那“钟家小儿”的半套房子,原因就在于,“钟家大儿”对她也是推心置腹的好。这不,连她和前夫所生的男孩,“钟家大儿”也同让他在新的“不动产权证”上落名。

正因为“钟家大儿”的宽容大度,银行女也拿定主意要跟他过一辈子的了。因此,就算把上半辈子积蓄下来的30万存款统统拿出来,她也心甘情愿。

对她那位前夫,可远没有从“银行女”那儿享受到这种待遇。

凭着妻子在银行系统工作,认识的女同事大多都有不菲的存款数额。她倒也不太为难的就借到了18万的购房欠缺的资金。

终于如愿以偿的把“报社”内的120平方的房子,过户到了自己这一家人的名下了,银行女兴奋得无以复加。

从此,感觉真正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了。对于房子渴望了如此多年,认知竟然需要步入了“不惑之年”,才实现了小时候的一个遥远的梦想。

之后,就是存钱,存还债的钱,存装修的钱,存孩子以后读书的钱……

而“钟家小儿”一家,凭空得到了78万,则可以提前把欠下的2笔房贷提前偿还了。

那两笔“房贷”,一笔是向“公积金中心”借的“公积金贷款”,一笔是向银行借的“商业房贷”。如果钱不够,“钟家小儿”夫妻就打算有“多余的一些闲钱”,就多还“商业房贷”,毕竟这个“房贷”的利息较高。

“公积金贷款”,谁都知道它是所有“房贷”中利率最低的。

现在“钟家小儿”的情况是,凭空得了78万的巨款,而他夫妻购买的2套“集资福利房”,事实上全款拿下来,也只需60万。更何况他夫妻俩已经缴纳了一部分的“首付款”了。

剩下的“房款”,选择“提前还贷”的话,大约还需要再缴纳40万即可。

那手里的现金,大约还可以剩余38万左右。

有了这钱,“钟家小儿”的老婆,也就是那位“女护士”,顿时觉得自家才用了几个年头的装修,档次和格调都实在太逊了。

以前是真的没有“闲钱”,随随便便的简单装修一下,装修连同购买家具什么的,才花了3万块就“入住”了。难得如今手头松裕了以后,就越看家里那装修,越感觉不入流。

没钱重新搞装修的时候,也能凑和着住。有了闲钱,女护士哪里还能忍?

于是就编列了15万的“预算”,重新把家里那套大房子装修了一遍。

在几个月的装修期间,“钟家小儿”夫妻带着孩子,就先住到名下拥有的那套小房子去。

为了保险起见,其实在小房子先住上一、两年更好。毕竟新装修的房子,各道装修工序都大量的使用了“甲酫”了。这个不环保的有害物质肯定严重“超标”的。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干脆多等个一年半载,让新装修的房子“通风透气”一年半载,以后住起来也没那么提心吊胆的。

而“钟家大儿”夫妻,对于装修房子,倒没有弟弟家那么“讲究”。可以这样说吧,弟弟家之前刚请人“铲掉”的旧的装修,其实照搬到“钟家大儿”家里,大儿夫妻也是欢迎的。毕竟这样的装修法,省钱又“清爽大方”。

可惜,这一家的装修,是没办法“换”到另外一家的。否则,“钟家小儿”家之前的装修,都要“铲掉”的,哪怕送人,也没关系啦。

就在“钟家”两兄弟的日子逐渐的步入了正轨,甚至开始迈向幸福的小康之路。

这个时候,一场意外事件,彻底把大伙的“安宁”打破了。

那是“钟家”两兄弟的母亲,钟任的妻子,吴瑕的“姑姑”吴容,就在家里情况逐渐向好之际,居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并且是很严重的症状。

本来嘛,孙辈一下子有了4个之多,都还细小,儿子和媳妇都指望着“家婆”可以帮带一下孩子。毕竟儿子儿媳们,都是有着工作要忙碌的。照顾小孩的时间都不自由。

偏偏“家婆”吴容患上的却是“老年痴呆证”了。这个病症,她连自理的能力都“欠奉”啊,还能指望她帮你带小孩子吗?一点都不现实!

于是乎,从此“钟家”又多出了一份额外的开销,那就是请保姆专门来照顾吴容。

钟任当时还是挺能赚钱的,护理妻子的雇用人员的一切开销,钟任都没让两个儿子来承担。

但母亲的意外患病,遭受最直接影响的却是“钟家大儿”夫妻。因为当时“钟家大儿”的儿子都还没有满两周岁啊,刚好又是由奶奶来带的。

“奶奶”这一病倒,儿子一下子就没人带了。“钟家大儿”夫妻偶尔带带孩子没问题,却没办法“脱产”来带娃呀。毕竟他俩还要顾自己的生活啊。

无奈之下,银行女只得把自己远在“外省”的母亲,也就是小孩子的“外婆”请来,帮忙带小孩子。

家里当时也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