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散伙(2/3)

,又凭着这个,赚取高额的奖励。

结果呢?就因为公司的赢利远远低于“预期”(可以说是亏损严重),梦想中的高额奖励“泡汤”了。

来年还想指望这个员工团队那么“拼”的替你拉广告吗?

门都没!

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就算“承包费”降下来,其它方面的“制约因素”却会增加。尤其是员工团队的“士气”,并不怎么高。而“股东”们,也纷纷产生出了所谓的“厌战”情绪了。

那样的一种“厌战”情绪,说白了,就是“股东”们已经不看好“中缝广告”的收益前景了。宁可亏损掉了三分之二的“本钱”,也要“撤资”了。不然的话,就像被套牢了的“股票”,你舍不得出手,说不定等到最后的结果,却是一个“停牌”,血本无归。

还剩下三分之一的“本钱”啊,股东并不多,大伙分分,多少可以拿回一些“本钱”的。

像“钟家大儿”投入的“股本”是25万,占了百分之八左右的股份。那么,只剩下上百万的“本钱”了,他大约可以拿回8万左右的“本钱”吧。

等于净亏损17万左右。但这有什么办法呢?做生意本来就是有赚有折的嘛。他的运气不佳,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不认也不行。

其它“股东”就是这个意思,按照之前大伙在“广告公司”内所占的“股份”,来分掉“广告公司”现有的资产。

把“广告公司”现有的资产统统打包变卖掉,这样才分亏剩下的“本钱”。分完了,各自散伙回家。

“股东”们不可能直接分你的一大堆“办公用品”的呀,像这位捧两台电脑回家,那个车两台“空调”回去,那既分不“匀”,还要麻烦各自去变卖那些办公设备。

直接把公司拥有的“固定资产”,统统都变现了,这样“股东”们直接分钱得了。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饶是“钟家大儿”怎样的打包票,来年一定可以靠“中缝广告”打个“翻身仗”,实现至少300万以上的归属于“各股东”的纯利。

甚至,“钟家大儿”还提前把他要请求“钟任总编”把“承包费”降至800万的保险招数,也提前跟那些“股东”们公布了。但“股东”们依然不为所动的,坚持要求“散伙”了。

他们是真的怕了!

之前那一年,钟家大儿一开始还不是信誓旦旦的表示:全年下来的广告“纯利”,至少可以突破1500万的啊。结果呢?业绩也比“预期”减少了500万。

如果真能有“1500万的广告纯利”,扣掉1000万“承包费”,200万的办公设备购置费及人员工资奖金之类,其实归属于“股东”的“纯利”,也是300万。

这300万的纯利,各位“股东”分一分,大约也只是得到几十万的样子。

总之,有“本钱”在手,做其它什么生意,有挺多项目想要赚它个几十万每年,也并不算特别为难之事。何必一根筋的“绑死”在这“中缝广告”的“树”上呢?!

因此,现在又听“钟家大儿”拿来年必定可以赚得300万归属于“股东”们的“广告纯利”时,股东们其实已经有了“免疫力”了,一点都不为所动了。

总之,任你说得口干舌躁,天花乱坠,“股东”们只问一句:啥时候可以变卖完办公的各种设备?大伙也好心里有数,分了钱“散伙”吧。

“钟家大儿”至此,只得仰天长叹一声。一股“无力回天”的孤臣之感,油然而生。

众意难违,只要统计公司的固定资产,变卖现钱。

就在变卖“广告公司”的资产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的“插曲”。

广告公司内,最值钱的还是那辆进口原装的公务用车——“丰田佳美”。

那可是值个30万的进口小车啊。当年的车都值钱,不仅仅是进口车,合资车什么的值钱,就连国产的也值钱。动辄十几万一辆的国产车,比如“夏利”这个国产汽车牌子,就得十万左右买它一款现在眼光看起来就是“老爷车”的“货色”,在当年也挺多人愿意掏钱购买。

要知道,当年的钱非常“值钱”。有十万左右可以建一栋占地百平方以上的很像样的3层小洋楼了。而一个“破夏利”,也要你十万出头。等于一辆普通的国产车就用掉你建1栋楼的钱钱。

如果购买的是像“捷达”啊“桑塔娜”之类的“合资车”,当年甚至还普遍的售价20几万块。相当于建2栋楼了。

并且,当年“小车”普遍比“自建房”贵,大伙公认它是“奢侈品”。既然是“奢侈品”,当年的小车生产时都按照“大排量”来生产,动辄2.5及以上的排量。大伙都不觉得“油耗太高”,太烧钱。本来就是“奢侈品”嘛,哪有不烧钱的?

只要时光流逝,当“小车”走下“神坛”,不再被公众认为是“奢侈品”时,才会有那么多的小排量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

1.5左右的排量,成为后世卖得最好的那一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