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差点儿错过了(3/4)

银行之后就不打算再要回来了,多押一块地跟少押一块地儿,区别能有多大呢?

谢市长表示凭她跟“农行”老周的关系,吴总就算少提交一宗土地,评估价,照样按4个亿走。

谢市长请吴瑕回去跟大老板商量一下,看看留下137宗“不动产”中的哪一块地?

挑好了,直接收起来,不必拿去作抵押了。

那地儿,就当是她谢岚的面子帮她讨回来的。

这样都行?!

之前听到这建议的吴瑕,还有此时听闻的梁腾,无不感觉那谢市长不愧为仕.途上的老油条了!

哪怕自己不去触碰“灰色.收入”,手里没几个钱,谢市长照样可以凭借着她经营多年的,强大无比的人脉关系,通过巧妙的手段,替吴瑕和梁腾输送实实在在的好处。

姜还是老的辣啊。

当时吴瑕还有点不确定的问:137宗准备拿来抵押的“不动产”中,有一宗土地面积达到20亩。难道也可以让她抽出那样大面积的地块出来吗?银行方面照样贷3个亿给她的公司?

谢市长当时想了想,说:减少20亩地的抵押物,是有点多。按照她的经验,“封源区”近郊的大宗土地的价格,一般在每亩30万左右。这少了20亩地,相当于少了价值600万的抵押物……不过呢,谢市长相信凭她的面子,农行方面不可能因为少了20亩地的抵押,就只给贷款2亿9千4百万了。

堂堂的大银行,还不至于如此小家子气!

当然仍按照3个亿的数额发放贷款。

当时吴瑕听谢市长答应让她挑一块20亩的土地,便没再提137宗“不动产”内,还有一宗50亩的土地呢。

按照谢市长说的,大约30万每亩的市场价格,那么50亩市价就达到1500万了。

银行方面少了价值几百万的抵押物,还能冲着谢市长的面子,忍了。但如果少了一、两千万价值的抵押物,吴瑕担心银行方面也不好卖这个面子了。

到时把放贷的金额缩减至2亿8千万。梁董拿这笔“贷款”去“开放之都”运作房地产项目,万一钱不够,真正就缺那两千万怎么办?

所以吴瑕也没敢太贪心。

吴瑕当时表态:她会回去跟梁董商量,就从两块同为20亩的地块中,择其一。

吴瑕现在跟梁腾提到这事,自然也是想叫他有个心理准备。闲时可以看看留下哪一块20亩的地块?毕竟梁腾对于那137宗“不动产”的情况,比她熟多了。

吴瑕其实自始至终只知道,房子和土地都在“封源区”,数量高达137宗……至于其它具体情况,则一概不知了。

梁腾听吴瑕说起,才知道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啊!

这便宜不要白不要。不要,还是不领谢市长的人情,不给她面子呢。谢市长说不定还不高兴呢。

所以必须要接受。

梁腾于是兴致盎然的拿出手机来,翻开倪青梅早些时候发送给他的关于137宗“不动产”的资料。

特别找到那两宗面积达到20亩的土地,仔细研究起来。

如果按照一般人的眼光,这两块面积同为20亩的地块,加上那面积在50亩的地块,三大地块都连成片——这种情况下,3块地在地理位置方面,实在没有什么区别。

抛开面积因素的考量,只能选择,挨在一块的20亩面积的地皮中的一块,挑选哪一块地都差不多。

上面说的是普通人的观点。

但梁腾并不那么看。

他对“封源区”的房地产市场的了解,不能说有多深,对这个市场的发展前景,也不是特别熟悉。但他其实不需要熟悉那么多的东西。

他只需要熟悉一条道路就行了。

7国道。

前世梁腾不止一次,驱车行驶过7国道。这条国道横穿了整个“封源区”西郊。

而三宗挨在一起的地块,刚好就临近7国道。

后世7国道在各个县域的部分,大都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推动效益。可以说,7国道的沿途中,至少有1成的沿途街道两侧的建筑物,成了非常繁荣的临街铺面房。

梁腾在最初看到那三块大宗地块时,就觉得有点熟悉。

熟悉的是地理位置啊。

认真琢磨之后,才恍然想了起来:新修的7国道正好从西郊那三块大宗土地绕过去。

梁腾为了求证自己的判断无误,还特别打开手机的本地地图,来细细研究。

发现国道边上的几个地名,诸如“朱领丫”,“幸福里”,“吉屋村”……之类,都跟现在三宗土地紧挨的地点名称相同。

那就证明了,在未来几年时间,迅速修建的7国道“封源区段”,刚好就跟这3宗地块紧紧挨着。

如果让梁腾自己挑选一块20亩的地块,他当然要选择未来的7国道两边临街的地块啊。

前面说过,2块20亩的地块,1块50亩的地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