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章 血溅南宫(2/3)

若是御史大夫和中丞的弹劾最后查明不实,则御史大夫和中丞要坐罪,或贬或罢。

总之御史台就是皇帝制衡宰相的一把利剑。

所以从武德朝到如今龙朔朝,历经四朝,御史台的地位一直都很高,就算是如今,也是与府院的宰执阁老们同列的。

如今皇帝病危,已经向宰执们托孤顾命,让年轻的皇后垂帘听政,实际代年幼的太子监国。

这种时候,皇权虚弱,相权膨胀,便越发需要御史台盯着两府宰执,以维持权力的平衡,维持朝堂的安稳。

李楷是李药师的儿子,李靖的侄子,早年跟秦琅搭档,秦琅做长安县尉,李楷是长安法曹,后来秦琅为镇抚司丞,李楷是参军。

“这次诸公出手够果决的,应当不会再有反复了吧?”李楷问。

“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卫尉卿李弼是英国之弟,这次他有儿子牵连其中,此事跟英国公是否有关,朝廷如何处置英国公?”

郝处俊摇了摇头,“李绩那人你也是了解的,行事小心谨慎,这次的事情只是他侄子有参与,他们兄弟有没有参与不好说,但估计是知情的。圣人和相公们的意思,是李绩也一把年纪了,念在他也是劳苦功高,便不深究,我们御史台也不要盯着他。”

“象征弹劾下也不用?”

“嗯,不必理会。毕竟李绩的名望摆在那,真要烧到他身上,到时说不得可能还要引出些不必要的枝外意外。圣人也说了,李弼事涉谋逆,绝不轻饶,但对于李绩,特旨不受牵连。”

“好,我明白了。”

“出了这么大事,太师会入朝吗?”

“应当不会,秦太师跟你也是老搭档了,他的性格你当是知道的,上次离洛,就没打算再回来了,现在局面也不是失控,当不会回来的。”

两人沉默了会。

李楷还是忍不住要问,“圣人真是被上皇指使御医下毒谋害?”

郝处俊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事现在也是成了个糊涂案,皇帝是吃了御医蒋孝璋引荐给皇帝的一个术士炼的丹药出事的,事后那术师畏罪自尽了。审问蒋孝璋,他拒不承认,只说不知。

皇帝年纪轻轻服丹药的原因,倒也是问过皇帝了,皇帝也说不是想长生什么的,毕竟才二十来岁。只是因为初登大位,国事操劳繁忙,而皇帝又年轻,不免有些贪恋美色。

继位才一年,身体便已经有些吃不消了,皇帝通过奉御蒋孝璋知晓了有位道长炼的龙虎丹很有名,据说吃了能够生精补髓,强筋健骨,尤其是那方面效果特别好,皇帝便召见了那道长,一番交谈后,觉得这人谈吐不凡,不像是骗子,而且蒋孝璋也说这丹药他验证过,确实所用材料都很珍贵,而且洛阳有不少贵人也都在食用,效果很好,并没有什么副作用。

皇帝于是开始服用,刚开始时,效果确实很好,吃了后人更精神,甚至夜御三女都不是问题。

只是后来效果开始减弱,皇帝加大了服用量,效果也并不明显,最后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病症,身体极速衰败,甚至起不了床,御医都称无力回天了。

这个过程很短,短到让蒋孝璋都措手不及,补救都来不及。

因为那道师已死,蒋孝璋又嘴硬的很,所以现在也搞不清楚太上皇是不是幕后主使,但通过其它渠道,查到蒋孝璋做为宫中的老奉御,他以前也是太上皇的奉御,还比较受太上皇赏识。

而他在太上皇退居南宫后,还曾奉旨定期到南宫为太上皇检查身体,谁也无法保证他接触太上皇后,是否被说动,达成了什么阴谋。

虽没有确切证据,但现在大家都是做有罪推论,因为这样才更符合常理。

郝处俊虽是三法司之一的御史台的长官,但此时也没什么精力去探究这桩无头案了,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也弥补不回来了。

把蒋孝璋流配吕宋,也不冤枉。

太上皇被软禁上阳宫,也不过份。

如今已经到了变革之时,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都会是天后垂帘,宰执辅政的局面了,他们这些宪台的御史言官们,身上的担子会更重。

年轻的皇帝还能撑多久?

郝处俊见过皇帝几面了,他觉得不会太久,也许一两月,也许三五月,但估计很难撑到下半年去。

本来李贤当初被拥立即位,大家都感叹着可能要迎来一个大好局面,李贤继位时才二十出头,不说久,三十年天下总要坐的吧?

一个皇帝在位三十年,必然能让大唐政局更加稳定,也让能大唐更上一层台阶,可现在才在位一年就出这事,就算现在皇帝果决出手,硬保三岁太子继位,可孤儿寡母的,掌控这么大一个帝国,依然还是充满了各种变数和危机的。

这也为大唐帝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种时局,其实如郝处俊心里反而是不希望太师秦琅入朝主政的,他相信同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虽然他也是秦琅一手提拔起来的,但秦琅若入朝,那么距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