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夺情起复镇丑蕃(2/3)

将,有战神之名的秦琅,就算是就让松州都督长史韩威领兵防御,不说大破吐蕃二十万众,起码防守不失是没问题的。

夺情起复秦琅,也是想要好好教训下吐蕃,赢漂亮一些。

打吐蕃肯定能赢,关键是赢到什么程度。

若秦琅只是要赢,其实很简单,先据城而守,再找机会出城反击一下,不需要什么大捷,只要小胜一二场,然后耗到吐蕃人无功而返他就赢了。

到时再出兵随便追一下,砍几个人头,就能大肆吹嘘一番功绩了,这是最简单的。

甚至若想再保守点,城都不用出,就守城,吐蕃人就算是赶着牛羊来的,也耗不了太久的,一两个月后就得回老家,到时他当然是御敌有功。

当然,这种胜利,秦琅是瞧不上的。

而如韩威或是秦珣等乐观派那样过于天真,他倒也没有,真以为吐蕃二十万全是乌合之众,到时领个一二万唐军两军一冲,就杀的吐蕃落水流水全军覆没?

那不可能。

人家既然敢来,就是有备而来。

不说二十万,就算是五万精锐青壮战兵摆开来,也能满山满谷,以松州这进而的地形来说,其实并不太适合大规模的军团战役的,山谷都不算大,没有大的平原。

上万人就很拥挤了,十万人,那真的能挤满几个山谷,真打起来,其实更多的是添油。

但是,这也会使的战场有诸多限制,敌人固然摆不开兵力,可想反击也不容易,很容易就成为消耗战。

“这里战事一时半会不会结束,要不五郎你们几个扶灵先回长安到昭陵安葬,让父亲入土为安?”

秦琅问几兄弟意见。

老五倒是没意见,他本就弃武学文,对于战事有种天然的畏惧,虽然眼下松州气氛挺好,可也愿意回长安。

老四和老六俩兄弟在国子监那就是马球队的主力,学文不用心骑射却是深得秦琼家传,兄弟俩却是不愿意回长安,更想留下来,甚至想要趁机加入军中,以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老四秦理秦怀道甚至说自己如今已经是松州交合县的世封县令,敌人来犯,他做为封臣守土有责,岂能在这个时候离开?

“你们虽得世封,但现在俱还未加冠成人,所以现在并不用担忧这些,再说如今松州都督府,官吏兵马皆是朝廷派授管理,做为封臣,我们也只有监察之权而已,你们留下来,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

“我们家不是还有卫队吗,我们可以带领卫队上阵杀敌,扬我秦氏家威!”

秦琅拍了拍秦理,“我知道你们想建功立业,可也不急于一时,你们还年轻,多学学本事,将来有的是机会上战场的。听阿兄话,你们带家丁随五郎护送阿爷灵柩回长安,顺便送几位姨娘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回去。”

“让五郎回去吧,我和六郎随阿兄留下,就算做个侍从联络官也行,我们不想错过这次战事。”

“阿兄,就让我们留下吧。”

见兄弟俩这态度,秦琅考虑了会后,最终同意了,让老四秦理和老六秦珪留下,老五秦珣带着弟弟妹妹几个,护送着秦琼灵柩回长安昭陵安葬,几位姨娘也一起回长安。

虽然松州此战,他们在松州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可既然秦琼不在了,那么还年幼的几位弟弟妹妹,还是先回中原更好些,不论是在长安或是去洛阳,在那边有更好的机会,进国子监也好,进崇贤馆或弘文馆等好好读几年书,再做几个侍卫什么的,然后再得个实职出仕,一步一个脚印,路能走更远。

他们毕竟是庶子,虽说也推恩得了世封,可这世封其实也只是保证有个金饭碗,有笔不错的经济收益保障,一个没了父亲的庶子想有更好未来,还是得靠自己打拼的。

如果就此留在松州,那么这兄弟几个这辈子都很难有大出息,勋戚家族子弟其实竞争也非常激烈的,庶出子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秦琼走了,他这个阿兄就是秦家的家主,他得为兄弟们铺好路搭好桥,起码在他们年少时得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帮助,至于说将来能走多远,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但现在,是他这个阿兄的事。

秦珣想弃武习文,秦琅不反对,秦理秦珪想当将军,秦琅也不反对,甚至将来老七老八老九等啥也不想干,秦琅可能也不会反对,人各有志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