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3/3)

竟,如果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下,让炮手还要去亲自测算份量再倒火药,压力极大的炮手,在操作过程中极易产生失误。而且,哪怕不打仗,就是在平时训练炮手时,要让这些基本都是文盲的炮手,去了解不同型号火炮的火药配比,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只会徒增炮手学习的畏难情绪。而除了改进了定装火炮火药外,赵杰还与车马行的工匠们进行了合作,生产出了适合火炮搬运拉行的四轮炮车。这种四轮炮车,虽然车身主体,亦是由厚重实木制成,但全身包铁皮,以增加火炮搬运时的耐磨度,且所有的轮子与承轴,皆是由用标准件组成的中碳钢制成,以便于在磨损时,可以及时更换。有了这种炮车,一般只有400至500多斤重的轻型龙击炮,可由单马拉行,有1000斤至1600斤重的中型龙击炮,可由双马拉行,而最重的2000斤至2500斤重型龙击炮,则可由4匹大马同时拉动行走。赵杰对火炮性能的介绍之后,又喜孜孜地对李啸道,经过他们实际试验,一门普通的龙击炮,经测试,在打至3000多发时,炮膛才开始出现裂痕而淘汰更换。3000发!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要知道,现在欧洲的铁炮,一般仅能打600发便会淘汰报废。而现在明清双方,所制作的火炮,不过仅能打放不到300发。(注:康熙20年时,清朝曾拿南怀仁监制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进行了大规模测试,动用240门炮于3个月实弹射击21,600发。《康熙实录》中记载,有几门大炮射击300~400发以后依然完好。也就是,明清时代的火炮,寿命一般不超过300发。)李啸心下暗想,这样的龙击炮制作出来,那么至少可以经数十次战争,都不会被淘汰。这样坚固耐久的火炮,却是能更好地支持,李啸将来那跨越千里的长途远征。听完了赵杰的介绍,接下来,李啸自然是要亲自测试火炮的射击性能了。“拉至城外山崖之处,给本官试炮。”李啸一脸喜色地昂然下令道具。“在下遵令!”(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